公益助学为何被扼杀在摇篮里
2010-12-28 来源: 荆楚网
一年多来,严端素和20多名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为农民工子女辅导作业。然而半个月前,严端素却突然收到昆明市五华区教育局的处罚决定书。处罚理由是,第一,辅导的地点不恰当,影响了附近一家正规培训学校的正常招生;第二,志愿者活动需要本着规范的原则,严端素他们的辅导没有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而且还对部分学生收费了,这就不能算是纯粹的志愿行为。如果不叫停,可能就会有居心叵测的人效仿,最后受伤害的仍然是广大家长和学生。(见12月24日《人民日报》)
来到云南昆明市五华区龙泉路泰旸新城商业步行街222号“真善美书屋”内,会看到一处约25平方米的场地,4张捐赠来的旧办公桌,就是严端素等人辅导农民工子女写作业的地方。原本计划只为上小学的农民工子女提供辅导的“平民教社”前前后后辅导了几名非农民工子女或初中生,总共收费2300元。这笔钱被用于购买白板、手工纸、橡皮泥等教具,以及志愿者进行农民工子女调查、培训的打印费等,目前还剩余518.4元。这就是对部分学生收费的真相。学生杨斯婷曾在“平民教社”接受过一个学期的辅导,杨妈妈说,因为她们是本地人,一开始教社还不接收,后来主动提出给点辅导补贴,也被拒绝了。但是孩子每天都去那儿做作业,课余时间还学跳舞什么的,时间长了,觉得过意不去,就给了两百块。
就是这么一小片安放书桌还在摇篮里的“平民教社”,一纸处罚决定书就决定了生死去留。如果想活下来,需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要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地方才能硬件合格。这是什么狗屁规定呢?几个自愿者哪里有能力去寻找这么大的地方?
可以想见,五华区教育局这么严格管理“公益助学”,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是教条、冷酷、甚至利益在作祟。无论什么样的制度,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处理,这才不犯教条主义错误;当看到农民工子女被公益助学,应当充满感动和理解,全力支持服务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应尽之责;尤其是,要与那些见不得人的利益远远隔开,严端素她们肯定没钱来打发上门检查的教育官员,更不会经常保持“联络”,于是,附近一家所谓正规培训机构自然就举报出手了,他们早就喂熟了那些监管者,甚至还穿着一条裤子,不然举报不会这么奏效,这么小题大做。
幸亏,严端素她们的公益助学名副其实,才有理有据地出了“新闻”,得以让世人熟知。这么一个小小的不足25平米的“平民教社”如此难以存在,我们气愤,我们郁闷,我们无奈,我们绝望。最难弄的是,这件事要追责该怎么追?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条条框框和各种潜规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见兔子不撒鹰,扼杀生机,滋生腐败,由来已久矣,谁来管它们呢?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