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上海传媒增加公益广告
2010-12-28

建议上海传媒增加公益广告

2010年12月27日 来源:上海政协网站

  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澧华反映,上海传媒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旗帜鲜明、导向有力,深受观众和读者喜爱,因而也成为了上海市民传媒阅读、观赏的主要渠道。报纸、网络、电视频道,都是市民的阅读首选,每日每夜,几千万上海市民都在从中接受时事信息、文化教育、情绪感染,如同空气和水分,一日不可或缺。

  王澧华认为,上海传媒的公益广告,似乎在主题、形式和频率等方面,稍显弱势,应该还有大幅度提升的空间,而且,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上海传媒应该在强化公益宣传、公益教育、公益警示、公益监督等方面,承担更自觉、更主动、更负责任、更丰富多样、更深入人心的使命感。为此建议:

  1、增加公益广告的出现频率。公益广告,首先要有相对固定的出现频率,定期出现,重复出现,这样才有“广而告之”效果。

  2、增加公益广告的宣传主题。公益广告,应该具有多层次的宣传主题,政治性的,如党纪国法教育;监督性的,如反腐倡廉教育;社会性的,如远离毒品教育、家庭和睦教育、少儿安全教育、艺术审美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涉外交际礼仪教育等等。

  3、增加公益广告的人力物力投入。公益广告,服务社会,功德无量,政府、传媒以及行业部门,是否可以将此经费列入年度预算,逐年增加经费比例,在人力和物力等方面,提供比较充足的必要保障。

  4、对比国内外同类城市,取长补短,力争赶超。公益广告是一个国家的风貌和气度,是一个城市的良心与灯塔。公益广告的有无、多寡、优劣与关注程度,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地域的特征,体现出政府的领导责任、传媒的引导力度和市民的素质追求。它是一种声音,一种形象,一种展示。传媒人在做,天下人在看。打开报纸,打开电视,正气扑面而来,阳光普照心灵,这个城市的精神气质,不言自明。

  5、鼓励创意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公益广告,需要的是创意,需要的是氛围,需要的是机制。我们可以充分依托上海的人才优势,引导人才分流,逐渐形成公益广告创意队伍。各高校、各公司、各部门,不分年龄与职业,踊跃创意,公益广告,做没做,何时做,怎么做,做多少,做多久,做多深,多少人在做,职业化程度、稳定性程度、关注度高低,凡此种种,关系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关系一个城市的评价尺度,关系同类城市的领先与滞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