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益戒定慧与贪嗔痴
2010年12月15日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中,企业做慈善容易被公众解读为做秀。由于不少企业慈善活动缺乏连续性和长远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做法就如同往不同方向使力,难以给公众留下持久印象。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成功的慈善事业、关联型营销活动能够帮助企业将慈善捐助和商业利益联系在一起,相得益彰。知名基金管理公司博时基金副总裁、博时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李志惠告诉记者,博时在多年实践中逐步形成清晰明确的社会责任理念和思路,一方面社会责任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业务发展是统一而非对立的,另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要有环保、慈善等公众特点,又要有行业特点,不能用同一标准一刀切,且履行社会责任时应有长效机制和组织保证。
然而,慈善尽管也会有双赢,但对企业而言更多是一种投入。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便称,慈善的运作中需要甚至必须引入市场机制的有效、科学的管理办法,比如慈善成本、慈善资源、慈善产品策划、慈善效益最大化、慈善项目评估、慈善信息披露、慈善财务审计等,否则很难专业化。
“正是为了从制度上保障慈善公益活动的长期执行,博时自2004年开始筹建博时慈善基金会,去年9月正式成立。在章程中明确规定了资金来源和投向、人员配备、决策流程等内容,保证了资金能够最大程度地投入到扶贫济困、救济赈灾、奖教助学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中去。”李志惠表示,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如此方可实现专业化,并持续而有效。
战略慈善成责任企业发展方向
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其社会责任不仅仅体现在捐资多少。西方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股东回报,纳税、解决就业,遵守法律;第三个是企业公民理论,如果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情愿放弃企业;而中间层面就是战略慈善,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利益的广角审视,让慈善与企业的声誉、品牌、营销有更好的关联度。数据统计,500强公司80%以上都是在做战略慈善。
去年发布的首部《中国慈善捐助发展蓝皮书》便指出,中国企业正在由被动式的捐助向主动式的自觉捐助转变,企业的慈善事业也正由道德义务向战略转变。
“期待广东为全国探一条公益新路。”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称,目前广东省参与扶贫济困的社会组织有6支,2007年到2009年全年社会捐赠额连续居于全国第一,“隐性慈善”更为发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为企业战略性慈善支招:只选择支持少数的社会主题;选择当地社区关心的主题;选择可以与企业的使命、价值观、产品和服务协同配合的慈善事业;选择有能力支持经营目标的慈善事业;选择关键群体关心的主题。他认为,慈善活动应向商业活动学习。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需要救助的群体和项目又太多,所以如何选择支持少数的社会主题,对建立行之有效的战略性慈善机制非常重要。让慈善上升为长期战略行为,需要企业在组织结构、汇报和激励手段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旁边报道
博时慈善基金百万扶助贫困新生
就在上周“2010全民公益活动”启动的同一天,博时基金在中山大学图书馆聚贤厅举行了“善始于行,爱在我心”博时慈善基金会2010关爱助学捐献仪式。活动现场捐助了17位10级入学新生,资助金额共10.5万元。据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介绍,今年博时慈善基金会为“博时关爱助学”活动拨款逾100万元,以每人5000元的标准,资助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20所高校的227名贫困新生,在社会各界引起积极反响。
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表示,经过多年社会责任实践,博时已逐步形成清晰的社会责任理念和思路,博时将关注公益和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前博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达2000亿,接下来还将进一步致力于帮助困难中的大学生。自2006年开始,博时连续举办了一系列慈善公益活动,影响较大的有“北京大学-博时基金国学夏令营”、“百万关爱助学”等。据介绍,去年博时慈善基金会捐助心脏病儿童手术费用百万元,向20所高校180名新生捐助共90万元,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企业慈善榜发布活动中获“金融行业卓越贡献奖”,今年则举办第四届捐资助学大行动,开展第四届北京大学-博时基金国学夏令营,并向甘肃省红十字捐款30万,向玉树捐款80万。博时基金副总裁李志惠表示:“公益活动是企业责任文化色彩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增加社会认可,提升品牌美誉度的重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