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民公益需给NGO松绑
作者 陈健民
内地慈善款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捐款,一个是福利彩票。前者受从上而下的动员模式制约,比如单位里面主管捐多少钱,大家就跟着捐,且不要超过他。后一个公益性还不太够。民间的慈善热情未能真正调动起来。
如我们能达到美国的水平,产生出的能量将非常之大。我计算过,可出现1000个希望工程,整个公益领域的变化可以是翻天覆地的。目前中国的这个饼很小,而实际上潜在的能力,绝对可以做大10倍、20倍,甚至更大。
有潜力但饼未做大的原因,一是因为没有空间给慈善基金来筹款,公募基金难成立,一般NGO也难筹到款。加之NGO量少且良莠不齐,绝大多数不能规范透明地运作。
要想全民公益,NGO这个缺口必须打开。一定要从体制上给NGO松绑,改变过去登记困难的现状,减少过多的管制。另一个是要解决NGO寻找资源的瓶颈问题。不许NGO筹款,就限制了其资源流入。
松绑之后,NGO需做两个很重要的事,一是行业自律,更规范透明地运作,二是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对老百姓来说,他们关心NGO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你能不能做好事情?二是你会不会腐败?透明自律后,他们的公信力自然会提高,这两个做到了,老百姓捐款和参与的热情就会高。
在公益领域里,内地有很多瓶颈要突破,关键是国家能否把这个空间打开。政府要跟NGO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伙计关系。
如何处理社会的独立力量,香港过去的经验可借鉴。香港有800多个咨询委员会,在政策制定等方面,通常是学者、商界、官员、NGO坐下来对话。政府要适应当前最现代的管治理念,即很多社会问题政府需要与社会、企业、NGO合作,大家都是平等的。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摘编自12月8日《南方都市报》,标题系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