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事件指向公益透明化
2010年12月13日 来源:京华时报
本报讯 (记者黄英男)12月2日,两条中国公益界的新闻事件指向了同一个公益主题:中国公益事业的透明化。
12月2日,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京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报告中指出,虽然与去年相比,今年我国的慈善信息披露状况有所好转,但接受调查的近九成公众仍然表示对慈善信息公开不满意,而公众压力也是慈善组织不敢披露财务信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报告中透露,目前全国有25%的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较高,其中组织基本信息公开透明度最高,而财务信息透明度则最低。
在慈善透明意识明显上升的背景下,目前,中国的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既无法满足国内外广大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慈善信息需要,也与慈善组织对信息披露认知完全脱节。在满分为5的慈善指数标准下,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透明指数仅为1.52。23%的组织没有在慈善信息发布时提前征求捐赠人和受益人的意见。
中心副主任刘佑平当天表示,由于制度尚不完善,慈善组织并未把信息披露当成一种习惯。同时,公众压力是造成慈善组织不敢披露财务信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信息披露是要付出成本代价的,往往信息披露后,慈善组织会面临更多的公众质疑声。
同样在12月2日,另一个关于公益透明的事件却振奋人心。首家企业表示将借助基金会中心网这个慈善信息公示平台,寻找“透明”基金会,实现放心捐钱的目的。
2010年7月8日,基金会中心网在北京启动,力图帮助公众在进行公益活动时,把钱捐给真正放心的公益组织。
9月20日,佳士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赵晓凯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期公益节目,主题是“慈善事业应该做一个透明的口袋”,赵晓凯感到非常振奋。作为拍卖公司,在以往进行的慈善拍卖之后,如何为拍款找到一个信得过的“东家”,一直是赵晓凯和拍卖方的难题。虽然中国基金会数以千计,但大家并没有一个渠道了解究竟哪家基金会慈善工作做得好。看到基金会中心网,赵晓凯心中顿时一亮,有了这个信息平台,以后就可以告诉拍卖物资的提供人,自己到基金会中心网的平台上去选择想要捐款的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无异于公益行为的“捐款指南”。赵晓凯马上联系上基金会中心网。12月2日,双方向社会公开共推中国公益透明之旅。
作者:黄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