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平凡善举都是向上力量
2010-12-08

每一个平凡善举都是向上力量

2010年12月07日 来源:公益时报

  他身患残疾,曾在江城乞讨8年,却两度救下欲轻生的路人。他长期囊中羞涩,居无定所,最“景气”时每月也只有700多元收入,但多年来坚持帮助他人。他名叫戴继东,湖北大悟人,今年41岁,目前在洪山区关东康居园小区看守车棚。他最近又为小区的一位精神病患者捐了五百元。(据12月2日长江商报)

  乞丐常见,乞丐坚持做慈善不常见。身陷如此困境中的善举,更值得我们关注。社会永远需要善举,我们关注并赞扬戴继东的善举,正是期待这种先人而后己的道德光芒,能在更大范围内指引和照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孔子说,贫而无怨难,富而不骄易。戴继东并未因异常艰难的生活而心怀怨恨,反而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人,并坚定地“想做一个人人看得起的好人”。当然,在利益调整、价值多元、观念嬗变的时下,用功利的眼光去打量戴继东的善举,一次捐区区几百元可谓微不足道,帮小区邻里做点事也不过举手之劳。但反过来,如果每一个人都见于利而行,都只是喊喊口号,指指点点却不身体力行,社会成员互帮互助的和谐局面何尝不是镜中花水中月呢?

  因而,面对平凡的戴继东,我们想到的是,一个身患残疾的人在最基本的衣食尚难有着落的情况下,却竭力帮助他人,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内在力量?事实上,当这种乐于助人的道德光芒,闪烁在一位处于社会底层的极其平凡的劳动者身上,则显得尤为可贵。

  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说实话,很多时候,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用一种明了率直的理念和行为,深深地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情的一面,并让我们备感性善的美好。当然,意义更在于,爱心可以传递,义举可以接力,他们更在一定程度上暗示我们应怀着一种责任感去关爱他人。这种意义的凸显,从根本上决定了那些看似平凡的好人,绝非“庸庸碌碌之辈”。

  做一个人人看得起的好人,并不一定需要高不可攀的圣人人格,最平凡的人坚守着最基本最朴质的道德标准、道德底线,也同样令人敬重。我们坚信,每一个平凡而温情的善举,都是一份超越平凡的向上的力量,都会触动和唤醒人们内心的善良,也必将进一步明晰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标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