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雄”并非一个人的悲剧
2010年11月02日 来源:公益时报
谭千秋,生前系四川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2008年5月12日在地震中遇难,媒体报道其在危急时刻将4名学生掩护在身下,后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时隔两年有余,一篇题为《英雄谭千秋救人事迹涉嫌造假》的帖子在网上流传。经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存活的,而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10月22日东南快报)
当真相被揭开,谭千秋的英雄光环就此消散。不管当初的真实情况如何,也不论今天人们如何评价,乃至极力打破强加其身的那些炫丽英雄光环,历史不能重现,谭千秋也不能开口争辩。最残酷的莫过于,对于谭千秋那些依然在世的亲人,不可能想到,两年过后,刚刚有所愈合的心灵创伤,却要再一次被人为预置的爆点再次刺痛。
谭千秋到底算不算英雄?这取决于他是否真的救过那4名学生,尤其取决于依然活着的见证者的表述。按照唯一活着的“被救者”刘虹利的清晰回忆,“地震发生当时,他(谭千秋)挥了一下手,指不要慌(那意思)”。相较于“范跑跑”的自私自利,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那一瞬时表现,即便不能称之为英雄,也毫无指责之处。
种种迹象表明,谭千秋身上的那些耀眼光环,并非出自于谭千秋以及其家人的本意,而只是媒体“合理化想象”下的杜撰。这样的杜撰迎合了当时宣传的需要,看起来有助于提神鼓劲,但是,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偏离谭千秋在地震瞬间的事实本真,这首先违背了新闻的本质要求。
人为刻意遮蔽真相,肆意放大优点,这样的现象我们并不鲜见。近年来,在媒体推出的众多典型事例中,各行各业的典型,在人为力量的精心雕琢下,不仅在行业方面十分突出,往往还被粉饰成为各行各业均十分突出的“全能型标兵”。更为尴尬的是,随着一个典型宣传的落幕,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发自内心地推崇并积极学习,很值得怀疑。
谭千秋”被英雄”,无论初衷是好是坏,都不能人为扭曲事实真相,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谭千秋“被英雄”并非一个人的悲剧,更多人应该反思乃至惊醒。当真相大白,英雄的光辉形象一落千丈,反过来也会令公众对舆论体系失去信任。实际上,教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怎样正确认识和判断问题,这远比人为塑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完美神像更具意义。(作者系武汉市企业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