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让公路回归公益属性
2010-11-01

观察:让公路回归公益属性

2010-11-01 来源:凤凰网评论

  浙江温州市苍南县灵龙公路收费站,近日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臃肿收费站”。因为这个小小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竟然有职工113人,其中事业编制68人,还向其他企业借用了45人。有网友猜测其中一部分为领导家属,冒名领工资。该收费站每年收益一千万左右,工资却要花掉三四百万。站长称,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最臃肿收费站”是“公路三乱”的一个缩影。一些地方的经营性公路获取的通行费收入高出投资成本数倍乃至10倍以上,成为“高价公路”;一些收费公路管理机构臃肿,人员收入偏高,通行费收入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开支;一些高速公路收回建设投资后,政府又批准延长收费年限,转入市场化经营,有些甚至上市再融资。对此,审计部门早就指出是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要做到还路于民,遏制收费站成为某些强势群体的提款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该改改了!

  当下最紧要的不是清退富余人员,而是改变“搂钱工具”套路,回归公路的公益属性。

  第一;收费全程公开。收费站一年收了多少钱,都用在什么地方;运营成本花了多少钱,都应捧出一本明白账,以接受公众监督。“最臃肿收费站”一年工资400万元左右,效益仍达到一千万。“小日子”很好过,是不慌不忙养闲人、卖人情的因素之一。

  第二;公示“刹车期限”。大凡收费公路,都有结束期限,不能没完没了的“数钱数到手抽筋”。

  对此,应公开收费与投入的细账,作出刚性规定,收费期限只能提前,不能延期。将降低收费标准、节约社会运行成本作为收费站的考核指标,对擅自提高标准和延期收费的,必须问责到具体人。

  第三;还原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政府加大交通投资建设力度,应坚持公益所需、量入为出;取之于“车”,用之于路的原则,多建免费公路。美国《联邦资助公路法案》规定州际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出资90%,这笔资金的87.6%来自机动车燃油税。应借鉴美国做法,将车辆燃油税等税费全部公路建设。遏制地方借贷建路之风,防范高速公路运营亏损、增加民众负担和巧取豪夺改革发展成果的乱象。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