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慈善不能过度道德化
2010-10-22

王振耀:慈善不能过度道德化

2010年10月22日 来源:东莞时报

  昨日上午,“东莞慈善论坛”如期举行。这次做客论坛的主讲人在慈善界可谓大名鼎鼎,他就是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前司长、现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今年,王振耀俨然成为舆论热点。他辞去司长职务,成为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像他这种高官未退休便走向民间的“稀有”现象引起社会哗然。

  虽然王振耀在东莞只待了21小时,但他的儒雅谦和、平实幽默,以及所作的《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报告,给包括政府人员、企业代表、社工、市民代表在内的500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东莞慈善论坛”由副市长成洪波主持。

  关键词 中 国 慈 善

  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是什么,王振耀评价是“处于一个基础不完全牢固的快速发展期”。

  首先,是个快速发展期。中国慈善基金会、慈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机构在2005年以后出现较快的发展。2005年,慈善基金会只有975个,2008年1597个,2009年1843个;社会团体2005年17万个,2008年发展到22万个,2009年23万个。中国年度总捐赠额也在快速增长,2005年捐款大体上为100亿元,2006年为300亿元;汶川地震达到全民参与,全年捐款超过1000亿元;2009年捐赠款物500亿元。

  “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慈善事业的高速发展期。制度创新、组织发展、社会参与、捐赠增长,都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2005年至今,仅仅五年时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已经走过了国外需要几十年发展才能完成的过程。”王振耀说。

  关键词 富 豪 慈 善

  不是“不愿”是“不会”

  曾有舆论认为,中国的富豪“不愿意”做慈善,在王振耀看来,不是“不愿”而是“不会”。“不会”就是“不懂”,它跟“不愿”是两个概念。如果把这两种问题混淆起来,容易造成一种伤害。何为“不会”?王振耀认为,与当前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的矛盾分不开。

  “很多企业还不太了解12%的优惠政策,也不太了解建立非公募基金会的各项优势;个人捐赠的税前30%的减免优惠政策,除了在北京能得到落实外,国内其他地方极少能够得到落实;大额股票捐赠和建设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益事业的渠道还不畅通。”王振耀说,如今捐赠方式多样化,但是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却无法得到很好的执行。

  社会资金的富裕与慈善资金的缺乏也是个问题。打个比方,美国常年捐赠为2000亿至3000亿美元,人均800~900美元左右;中国2009年的捐赠为500亿元人民币,人均不到50元。

  关键词 平 民 慈 善

  这才是最大的力量

  “平民慈善是整个慈善事业的力量所在。不仅是平民人多合力大,而且慈善就其本意也是从平民出发,目的也是为了平民。”王振耀说。

  “有些组织喜欢动员那些受惠的群众给捐赠人写感谢信,逢年过节发感恩短信啊。如果没有做到,就用道德去谴责。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王振耀说,捐赠人做慈善,不能居高临下,不要期望感恩。

  他讲了个故事,一位富豪老太太为一位贫穷老太太打扫卫生。贫穷老太太说,感谢您。富豪反而说,不,应该是我感谢你,你给了我一个做善事的机会。王振耀说,“富豪参与慈善也要有很深的平民情怀。”

  王振耀说,2008年汶川地震时,平民捐赠的数目几乎占据了整个捐赠的一半。不要小看几十元,几百元的小额捐赠,人多力量大。平民慈善的开发需要建立有利于大众参与的设施、规则与机构,既要鼓励捐款捐物,更要鼓励志愿服务即义工活动。

  关键词 慈 善 评 价

  别将慈善变道德法庭

  汶川地震后,有些网友把部分没有捐款的国际知名企业、名人名单曝光,并加以道德指责。对此,王振耀旗帜鲜明:不能将慈善变成道德法庭!

  “将慈善变成纯而又纯的圣地可能会阻碍其普及。”在王振耀看来,目前,国民对慈善的传统思维惯性是慈善发展的障碍。哪些惯性思维呢?比如,过度的政治化,社会组织机械模仿政府活动方式,人们对社会组织的忠诚度产生了怀疑;再比如,过度道德化,对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对捐赠人的道德水准要求过高。

  王振耀提醒说,对于企业慈善行为,不该强调道德,而应该是通过法制规范和制度完善来推广,比如通过捐款免税和征收遗产税等手段来推广。

  “以善促善,而不要以恶促善。”王振耀认为,慈善不要以批评为主,而应该以表扬为主。表扬为主的舆论氛围,可以形成“善意的压力”,以善促善才会产生牢固的慈善发展格局;反之,如果运用强制的手段将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效果。

  关键词 慈 善 对 象

  慈善项目首选“本地化”

  “以前,我们一提起慈善捐款,总是想把善款捐到国内最贫穷的地区去。当然,这是好事。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要忽视了身边困难群体。”王振耀说。

  不要以为发达的地方不需要慈善。王振耀说,发达地区特别要善于发现自身“好的地方如天堂、差的地方如地狱”的巨大反差之处。就算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很多慈善项目。在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城市,可以开发更多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社会福利项目。

  王振耀建议,将慈善项目的发展重点转移到本地来,让我们身边困难群体享受到慈善实惠,让慈善的阳光进入到每个家庭,使每个帮助别人的人也能够得到帮助。这样一来,市民对慈善的效果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关键词 慈 善 活 动

  东莞“慈善日”全国一流

  “在中国,有很多城市开展慈善活动。但是像东莞这样的,一座城市来命名的慈善日,是个创新。”王振耀说。

  东莞围绕着“慈善日”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慈善普及活动。从东莞慈善Logo的征集,到东莞慈善歌曲的征集,再到“十大慈善人物”评选,以及接下来的东莞“一日捐”、街头“卖旗活动”等。东莞已经在立体式践行全民慈善的理念。

  个人简介

  王振耀

  56岁,2010年6月,辞去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职务,回归民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

  198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2000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获行政管理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王振耀慈善精彩语录

  以善促善,而不要以恶促善。

  社会的爱心涌动,但人们对现代慈善理念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出现了焦躁和激昂情绪。

  现代慈善体制要求专业化、职业化,而传统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化。

  平民慈善是整个慈善事业的力量所在;不仅是平民人多合力大,而且慈善就其本意也是从平民出发,目的也是为了平民。

  将慈善项目的发展重点转移到本地来,发达地区特别要善于发现自身“好的地方如天堂、差的地方如地狱”的巨大反差之处;因为发达国家也有慈善项目;

  不能将慈善变成道德法庭!将慈善变成纯而又纯的圣地可能会阻碍其普及。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