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慈善也是软实力
2010-10-22

观点:慈善也是软实力

2010年10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0日发表题为《慈善也是软实力》文章,全文如下:

  9月底,美国“股神”巴菲特与微软公司创始人盖茨开始了他们的中国慈善之旅。中国国内舆论因此而颇为热闹了一阵子,国内舆论的分析焦点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国慈善事业如何因为各种内外因素,严重滞后于国内发展的需要。现在中国的慈善事业之落后,竟然已到了需要外国慈善家亲自上门给中国人上课的地步。

  这些反思和讨论,无疑对中国的慈善事业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极为有益。但实际上,一国的慈善不仅是个内政问题,它对国家的形象和外交,也能发挥积极的正面推动作用。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大国的国际地位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物质财富,还要看它是否有意愿、有能力对有所需要的国家主动施以援手。不然,它只会落得一个“为富不仁”的名声。

  2008年,潘基文就任联合国秘书长后首次“衣锦还乡”——对韩国进行了访问。他当时就忠告韩国要积极为国际社会多做贡献。他还说,为了成为更伟大的国家,应该向贫困国家多给予热情和慈悲。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软实力》一书中特别指出:北欧国家由于政府和人民在国际事务中都非常乐善好施,因此具有了远超出与其国家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

  在国际援助方面,美国政府的援助虽然总额是世界第一,每年达到200亿美元左右,但政府的官方援助占GDP的比重却仅为0.3%不到,是发达国家中水平最低之一。这点经常招来国际舆论的批评。但是美国发达的民间慈善却不仅只用在了美国本土,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用在国际扶贫事业上,这就大大弥补了政府政策的缺失对美国国家形象所造成的损害。

  2007年,美国私人基金会、公司、志愿组织、大学、宗教组织及个人提供了1159亿美元的国际捐助,是美国政府提供的218亿美元官方援助的五倍以上。另据估算,如果把国际志愿服务的时间折算成金钱的话,那美国人民在2007年为美国境外的救灾和开发援助,以及美国境内的国际援助组织所贡献的志愿工作时间,价值约为35亿美元。1960—1970年代,发展中国家农业领域的“绿色革命“,就得到了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等私人慈善资金的大力支持;现在,盖茨基金会的工作重点就放在非洲等世界上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

  巴菲特与盖茨从之前成功的商人,转型为现在受人尊敬的慈善家,这个漂亮的转身,实际上也是美国公民社会成熟的表现。一个发达和健康的公民社会,就应该不仅可以让人生财有术,还可让人散财有道。这不仅在一国内部可以缓解贫富矛盾、促进内部和谐,更能通过援助的外溢效应,提高本国的正面国际形象。

  这就是巴菲特与盖茨的中国慈善之旅,所应该带给中国人的更多思考。(祝鸣 作者任职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