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金凸显中国式慈善的尴尬
2010-09-15 来源:山西新闻网
做客央视《面对面》栏目的李连杰首次坦言,壹基金计划可能面临中断。他说,壹基金是一个已经生了的孩子,但是没有身份证,身份和法律结构模糊,这在和他人的合作中会带来很多问题。
壹基金有名,却难以解决名分。这是中国民间公募基金会的尴尬,也体现中国式慈善的困局。一直以来,公募基金会一直垄断在官方手里,民间很难成立此类基金会。法治的滞后,审批的繁杂,注定了民间版公募基金会几乎不可能。壹基金的存在,不过是附身中国红十字会而生的怪胎。因此,在现有机制下,壹基金就像是计划外生育的“黑孩子”,一旦摆脱母体脐带,就无法像正常孩童那样享受各种权利。
如果说正在进行中的人口大普查为超生的“黑孩子”提供了有条件正名的机会,现有的体制也应给壹基金这样的民间慈善组织相应的名分。当今的中国慈善,已绝非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所能比。当年的慈善,完全“姓公”,靠官方授权的慈善组织完全应付得了。
现实是,中国富豪人数逐年提升,成为全球富豪榜上的亮点。经过30多年的市场历练,中国富豪们大都安然度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原罪,并由于物权法的实施而消弭了财产保全的隐忧。现在,富豪们普遍进入到了如何妥善处理身家财产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富豪们的心理焦虑期,一方面他们的财富观开始升华欲回馈社会,另一方面又存在着遗留子孙的想法。
但不管富翁们如何焦虑,慈善已经成为他们的必选项。尤其是美国股神巴菲特的中国劝捐行,激起了众多中国富豪的响应。中国首富陈光标在写给巴菲特的公开信中强调,他将在身后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陈光标的言行不仅仅具有道德上的标本意义,还给体制破局提出了高要求——既然中国富翁达到了美国富豪的慈善品质,中国在立法、制度等层面也要更新破局,向富豪和国人提供具有合乎普世价值的慈善体制平台。
中国慈善组织少得可怜,而且几乎全部具有官方垄断性质。中国慈善事业在突飞猛进,中国慈善组织却裹足不前,而且经过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等几次大的自然灾害的考验,现有的公募基金组织根本不适应慈善事业的发展。四川红十字会曾经这样形容他们的工作——17名工作人员,20亿善款,10多万张银行单据,这些都成为一场不折不扣的善款处理困境。
官方慈善组织工作负荷超量痛苦不堪,民间慈善组织蓄势待发却难以获得法定身份,中国慈善事业又在蓬勃发展……可以说,中国慈善到了正本清源的关键时刻。此时,应从体制层面来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性变革。壹基金,能够成为这场慈善革命的导火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