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幼儿园必须回归公益
时间:2010年7月28日

在广东一些地区,一个孩子上幼儿园的花费已经堪比一个大学生的学费,孩子“上得起小学,上得起中学,却上不起幼儿园”。(《南方日报》7月28日)
不仅是广东,其他城市都存在着“入园难”现象。比如,在南京一些知名幼儿园园长的办公桌上,形形色色的“条子”比辞海还厚,某幼儿园只招80人,“条子”却收了800张;在天津,一所普通幼儿园三天后报名,家长当天就排队,大家拿砖头、椅子等占上位置,家里人还轮流来盯着;市民去一家国办幼儿园排队报名,结果拿的竟然是293号,由于这所幼儿园只招90人,最后只好采取摇号的方式。
上幼儿园不仅“难”,而且“贵”,什么“贵族幼儿园”、“天价幼儿园”的新闻更是屡见报端。天津一项关于家庭子女教育费用的调查显示,每名孩子每学年幼儿园教育费用为9176元,其中,保育费和管理费为7120元,占77.6%;园内兴趣班费用为1000元,占10.9%;园外兴趣班及其他费用为1056元,占11.5%,每名儿童三年幼儿园挑费总计需要近三万元,堪比上大学的费用。
进幼儿园为什么这么难,上幼儿园为什么这么贵?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上个世纪80年代生人逐渐进入生育高峰,新一轮人口高峰到来,再加上城市外来人口增加等因素,客观上增加了入园人数;其二,一些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是随着经济增长和财力充沛而增加,反而是持续下降,而且分配并不均衡,过多建设“示范园”,普通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明显不足。例如,7月25日新华社报道,在北京,对公办园的财政投入在各级各类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从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7年的1.92%,有的区县学前教育专项投入仅80万元。而有些省市区的比例还更低。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不但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影响民生,而且也损害了教育公平。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不久前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亦表示要“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公办民办并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
温家宝曾说,最大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学前教育“入园难”等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教育问题,症结都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要想解决问题,幼儿园就必须回归公益、回归政府义务,特别是公办幼儿园必须坚持公益原则。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降低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规范发展,要对民办幼儿园一视同仁,创造公办与民办公平生存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财政必须加大投入,多建幼儿园,重点向农村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增加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公办幼儿园。
解决“入园难”问题,天津已经行动起来。今年天津将再建25所幼儿园,并统筹盘活区域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小学闲置并安全的校舍优先办好幼儿园,确保全市3至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4%。同时还将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并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着力提升学前教育软实力,缩小园所间差距,促进全市各类幼儿园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好的范例,也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像天津这样,尽快制定规划解决“入园难”问题,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文/闻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