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慈善商店”
2010-05-07

体味“慈善商店”

林玉娟

 

  英国有一种商店叫“慈善商店”。这些店,或开在繁华的商业街上,与著名的大百货公司和高档商店为邻,或散落在社区小巷里,与周围居民相伴。这些店主要是由一些慈善机构,如儿童基金会、癌症基金会、伤残军人基金会等机构开办的。所得收入,都用于慈善活动。店中出售的物品,小到针线盒、烟嘴、鼻烟壶,大到沙发、钢琴、家具等,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全部都是本地居民无偿捐赠来的。

    “慈善商店”里的店员年龄一般较大,60多岁的居多。他们都是商店所在社区的居民,义务工作,几个人轮流值班。有时一个人既是收银员,又是清洁工。每家店都有一套严谨的程序,收到捐赠物后先要认真登记,然后分类处理,定价后贴签出售,每出售一件物品都要登记。英国人无论贫富,大都有逛“慈善商店”的习惯。去逛的时候,把自家孩子穿小的衣服、鞋子、旧书刊以及其他多余的东西顺带捎来,同时再挑些自己需要的物件买走。

    起初我对逛这类商店并不感兴趣,但在朋友的鼓动下去了几次,几乎每次都会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款式质地都很好,而且合体,价格又很便宜,简直跟“白捡”的一样。但是心里总有些阴影,觉得毕竟是别人穿过的衣物,最终没有下定购买的决心。英国朋友则和我完全相反,他们不仅喜欢光顾这些店,而且还不断向同事炫耀自己在“慈善商店”里买到的物美价廉的东西。当地很多人对我说,买“慈善商店”的物品在英国人眼里是一种美德,是在做善事,同时也是一举两得的事,一方面支持了慈善事业,一方面又节省了开支。“慈善商店”使废旧物品物尽其用,又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既利于民又利于国,节约资源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

    对“慈善商店”的作用有了正确认识以后,我原来的那些偏见随之消除。渐渐地,逛“慈善商店”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我逛这种商店,多数时候不是捐物品,也不是买东西,而是静静观察那里的顾客。我曾经看到一个衣着体面的中年妇女提着一大包东西来到店里,义工打开她的包裹,一件一件地登记,有叠得方方正正的窗帘、床单、桌布,还有衣服、鞋袜、玩具、图书、厨具。所有物品都打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在这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整洁的物品,而且感受到了普通英国公民的爱心——一种平静、祥和、精细、善良的心态。 

                  《 人民日报 》( 2010年05月07日   23 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