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又回到“科举时代”?
2010-04-13

2010年04月08日 08:32:4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最近说:“中国高等教育先是模仿苏联模式,现在又慢慢地回到了类似科举时代的那种做法,磨灭人的个性和创造力,虽然一直在尝试改革,却至今还没理出什么头绪来。”所以,他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完败”。(《华商报》4月1日)

苏联模式是否抑制人的创造性,不好说。因为人家未解体前,还算可以和老美匹敌的科技大国。科举时代倒是压抑人性,但那时学子们的文字功底却无可挑剔,不似今日清华大学副教授,居然把“蒋介石”译成“常凯申”,玩笑开得这么大。至于中国高等教育是不是“完败”,“完败”的标志又是什么,倒是帕金森的“办公大楼法则”或可给我们提供一点想象的空间。

据说,帕金森发现,许多生意兴隆的公司、影响巨大的组织都设在不起眼的地方,设在简陋的房屋里,一旦搬进豪华的大厦,便转入衰退的轨道。据此,谢鹏程先生说,“以中国传统文化解释,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滥用民力,加重财政负担,引起各方的不满或者反抗,从而动摇权势的根基;二是风水不好,致其不旺”。帕金森则认为:一个组织在兴旺发达之时,往往紧张而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和修建琼楼玉宇。当其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已经完成,想到要修建与其成就相称的大楼时,时间和精力就都集中到表面功夫上了。所以,完美的楼堂意味着定局,而定局意味着终结。(《读者》2010年第7期)

但中国当代的事情和上面二位的推断又似又不似。“风水说”的不靠谱是显而易见的,基本可以排除。滥用民力倒是大大的有,这些年各种工程建设的铺张浪费有多少,特别是高校贷款圈地扩校的浑水有多深,谁都说不清,但似乎又不是“完败”的唯一原因。老帕认为许多重要事情完成了才开始豪华和铺张,可中国的万事才起头,虽自以为“崛起”,实则和先进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不少人就开始挥霍浪费了,这和老帕的推断又不尽相同。

不过,无论什么原因,最终结果倒和帕金森的“办公大楼法则”十分吻合:大学的大楼愈盖愈大愈高,人文精神却愈来愈矮化,创造性的成果和大师级人物也愈来愈匮乏,所谓“金玉在外,败絮其中”,其是之谓乎?(杨建业 原题:中国高校陷入“办公楼法则”?)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