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9 09:41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
4月7日晚,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某学生宿舍内,同班同寝室两名本科男生不和,其中一男生陈某用手中水果刀伤及另一男生王某右侧颈动脉血管,王某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也是在川大,3月末时就出现一起杀人案,致1死2伤,不独川大,百度一下“高校杀人事件”,上万网页,随便点开一看,都令人痛彻心扉。 大学生朝气蓬勃、热血沸腾,凡事爱争强好胜可以理解,即便进入社会也应该传承这份不服输的信念。可很多事情一旦方向用错了,或者过头了,就会酿成悲剧。就拿高校频出的“杀人案”来说,跟一般社会上的杀人犯有明确的杀人动机不同,学生之所以杀人,更多是一股冲动劲儿没有缓过来,只要过了那个点,一切问题都好商量。诚然,也无需过分地拘泥于孰是孰非,卢梭就说过“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不唯独儿童,对于任何心智不成熟的人,都不应过分地道德谴责,而应树立爱心教育。因为“杀人案”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教育问题。 学生杀人,老师责无旁贷,人道主义教育的缺位,导致学生在某些特定时刻缺少对生命足够的敬畏,继而导致其有毁灭仇恨对象的冲动。每个有感情的人都有恨,要怎样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唯有构建健全的心灵教育机制。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教师而言,就是将爱灌注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爱别人。而这样的人道主义教育,未必要开设专门的课堂,也不见得要考试,而应该言传身教,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去体现。 除却教师,家长和社会都应该尽一份力,毕竟,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 遗憾的是,当前我国的教育氛围上难以营造良好的爱心教育,培养人道主义情怀。让暴力远离校园,是教育工作者,更是社会的职责所在。
来源: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