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不是拆东墙补西墙
2010-04-08

2009年11月24日 09:11:10  来源:钱江晚报

    新医改起航至今,各省市却是难以落地。11月23日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措施之具体、规定之细致历史罕见,意在为迷惘的新医改明确航向。

    这一“重要意见”被媒体概括为“涨医费、降药价”。改革处方是开出来,不过公众的焦虑症却没有缓解。生怕医疗费一飞冲天,药老虎却还没管住,正如钟南山所说,这头还没降下来那头又上去了。

    我并不怀疑发改委良好的初衷和革新的决心,怕就怕,利益交错的各方很多都是“野路子”,把这一惠民措施最终扭曲成“堤内损失堤外补”。对于老百姓来说,掏钱付医费和掏钱付药费,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不能少花钱看好病。

    此次意见明确要求药品加价率不超过15%。不过下有对策,从表面上来看,药品由医院卖给患者增加的价格是7%~15%符合规定,实际上,太多的环节导致药品落到患者手中时远远超过原价值的15%,而具体加了多少永远是笔糊涂账。

    发改委10月2日刚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格,但是降价药品很快 “买不到”,你想指导咱,我玩“降价死”。降价—消失—出现新药品—再降价—再消失,只不过改头换面多做几次循环运动。

    发改委经常被“逗你玩”,降药费很可能成“水中捞月”。那么涨医费会不会变“雾里看花”?

    江苏调价后“免疫固定电泳”项目从20元调至360元,涨幅17倍,“小肠移植术”从1000元涨至5000元。一分钱一分货,公众有权要求更加高质量的服务也不打折。可是,公众都是外行,你翻跟头我永远不懂。

    其实,新医改的尴尬就在于,各方放弃不了一个“利”字。意见指出,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可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设立“药事服务费”项目等措施进行必要补偿。可是完全的平衡是永远达不到的,钟南山认为,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带来的损失通过政府加大投入、提高诊医费等途径都弥补不了。

    简单的变以药养医为以费(医疗费)养医,“拆东墙补西墙”式的改革不会成功,只有各方真正“让利于民”,回归公益轨道才有疗救的希望。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