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执法乃法治社会之耻
2010-04-07

2009年10月18日 09:50:30  来源:广州日报

    16日,媒体报道了两则新闻:一是上海“钓鱼执法”案牵出黑幕,上海闵行区交通执法大队两年罚款5000多万元,很多系设诱饵查“黑车”所得。二是上海浦东新区18岁男子孙中界驾车善意载人,却被区城管局认定为“非法营运”。为证清白,孙不惜自残。(《中国青年报》、《新闻晨报》)

    “钓鱼执法”,说白了就是“试赂”逻辑,可我们的一些部门,却对这种“故设陷阱让人跳”的做法乐此不疲。

    古人说:刑赏之本,在正民风;苟为私利,则悖于旨。执法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们遵纪守法,而不是假公权谋私利。交通执法大队对司机“钓鱼执法”,在“钓钩”们的合谋下,大量无辜司机被算计构陷,成了“欲加之罪何患无手段”的牺牲品。执法变成了赤裸裸的侵害,何谈正义?

    若“钓鱼执法”单纯是为了“宁可枉判三千,不可漏过一人”地打击犯罪,那还只是技术过失;可当“钓鱼”利益链形成,成为掺杂着利益算计的工具时,它的动机也就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其代价就是,公民权利被自肥的权力侵害,恶性执法加大了社会的信任断裂。

    这几起典型案例中,被钓司机都是出于善心,答应载人一程,才被人钻了可乘之机。“助人”变成“落入陷阱”,善行反遭恶果,负面效应就跟随而来:人们看到别人有难时,会倍加警惕。在这种猜疑中,加深的是人们间的隔阂,加剧的是社会的冷漠。

    积弊多重的“钓鱼执法”,实为法治社会之耻。(佘宗明)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