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不打折”让谁胆寒
2010-04-06

2010年04月05日 09:34:42  来源: 钱江晚报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荒冢”无人祭奠,怎不凄凉。现在殡葬制度早已改革,但欲购一埋葬骨灰的“冢”却绝非易事。昨日《工人日报》报道,青岛一些市民在为故去亲人选择安葬地发愁,因为墓地价格犹如脱缰野马,一路上涨,不少人感慨:“生买不起房,死买不起墓!”有人说自己既是房奴又是墓奴。

墓地的地价成“天价”,早不是一时一地之事了。长春墓地每平方米均价过2万元,是房价5倍,这还不算高的。“阴宅”价格与涨幅都远远大过“阳宅”,这与殡葬业连续数次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列是相匹配的。

从民俗心理来说,中国人对于“死”看得特别重,为父母生前尽孝的“养生”与为父母死后安葬守孝的“丧死”,在孟子眼里分量是一样重的。也就是说,丧礼与安葬地是否“体面”,既事关死者生前是“泰山”还是“鸿毛”的尊严,更关乎子女是否尽孝的伦理道德考量。这,应该是天价墓地需求的主要成因。

所以,墓地推销人员说得最多也最有杀伤力的一句话是:“尽孝心别打折!”绝招一出,无人敢再砍价。本可以回他一句:“赚昧心钱别太过分!”但土地资源在人家手里,各墓园又形成了价格壁垒,得罪不起。

问题就出在墓地资源的垄断性经营上。长期以来,公墓管理与经营政企不分,民政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这种高度垄断又缺乏价格等方面的有效监管,在“刚性需求”无限的前提下,便必然造成富人死得起,穷人“死不起”的现象。

照理说来,丧葬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让每一个公民“葬得有尊严”是等同于让每一个公民“活得有尊严”的。作为提供社会公共福利的机构,本不应该从公民的死亡中捞取暴利的。

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开始出台一些政策,像北京即将投入首个市级公益性公墓,预计价格不高于每个3000元,被网友称为“经济适用墓”。如果“尽公益心”也能“不打折”,真正把殡葬业当成国家的公益事业,而每个公民的“尽孝”也着重体现在对长辈生前的关爱上,把墓葬的“体面”相对看淡一些,那么,“墓奴”一词也就可以速朽了。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