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城管改个名了
2010-03-29

2010年03月28日 13:17:47  来源:钱江晚报

城管“恶名”不能代代相传(资料图片)

    城管与小贩的冲突每天都在上演,好似日出日落,亘古不变。新京报说,26日下午4时许,昌平区回龙观龙华园小区门口,一名卖书摊贩被城管队员围打,遭上百人指责。当晚,20多名目击者自发前往派出所探望商贩,并录口供配合调查。    

    城管到底怎么了,咋成了“恶”的代名词?

    网上有人提出,要使城管不再作恶,解散城管队伍是不二法门。这当然是偏激之词。现代城市,需要有一支专门维护秩序的队伍。试想,没了这支队伍,城市将会变得怎样?也许医院门前卖茶叶蛋的小摊,挤得会让救护车无法进出;也许音乐厅门前卖羊肉串的吆喝声,会盖过里面激越高亢的交响曲……也许有太多的也许。但城管与小贩之间难以消弥的冲突,显然暴露的是社会不稳定一面,与当下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水火不容。

    这种对立不再是一般的社会矛盾,而成了社会结构性难题。有人寄希望提高城管队伍的素质,把更多大学生充实到城管队伍,以期达到文明执法目的,想法虽好,但忽视了问题所在,城管人员的素质很重要,根子上还是一个角色不当问题。城管与被管理对象的对立,是一早就注定的,管理与被管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回避不了。

    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多年前,打造服务型政府作为一句口号被提了出来,但时至今日,在很多方面“服务”还停留在口头上。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强调的仍然是管理,服务从属。“城管”就是一个极富强权色彩的字眼。不把城管的角色定位放在以服务为主导上来,城管与小贩冲突就不会中止。

    强调服务,不妨从改变“城管”这一称谓开始。名字虽然是个符号,但名字也有着一种朝向。我看给城管改个名,叫“秩序引导员”如何?引导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引导到位,就能使城市秩序得到优化,达到用权力管理未必能够达到的目标。(薛建国)

来源:新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