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29日05:54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叶祝颐(湖北教师) 清明临近,京津殡仪用品暴利遭曝光,一个成本百余元、批发260元的骨灰盒,层层加价,卖到1万6千元的天价。而各部门相互推诿,都表示根本没法管理,因为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最后导致的监管空白造成了暴利链条的形成。(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07版) 不少民众感叹“死不起”。 早在2003年,殡葬行业就被媒体评为“十大暴利行业”。由于提供殡葬服务的单位太少,几近垄断。央视甚至称殡葬业的利润率远远高于房地产业,最高的可以达到1000%-2000%,是真正的“暴利冠军”。而成本百余元、批发260元、卖价1万6千元的天价骨灰盒被曝光,为“暴利冠军”再添新证据。无疑值得反思。 当下,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还原公共服务产品公益属性,正在成为政府与社会的共识。民众热切期待殡葬行业打破暴利惯性, 回归公益本质。在我看来,不仅要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公墓、骨灰盒、灵堂等殡葬服务价格也应该回归合理水平。不能听任天价骨灰盒张开血盆大口猛掏民众腰包。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实行定价听证。”殡葬服务费标准既涉及到公众利益,也属于依附于行政垄断下的自然垄断行业,制定殡葬服务价格除了考虑殡葬行业的经济利益外,更要考虑到公众的承受能力。在我看来,地方政府监管殡葬行业不能避重就轻,在提供基本殡葬服务的同时,不能对天价骨灰盒无能为力。 虽说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观点,市场化的产品应该成本透明,具有竞争性,由消费者在市场框架内与经营者充分博弈,然后形成价格,但是,殡葬产品不是普通商品,市 场竞争并不充分,产品成本也极不透明,完全由经营者自说自话(成本百元的骨灰盒卖出万元天价,就是明证)。去年清明节,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曾坦言,殡葬行业具有公益服务的特点,不具有充分市场化的特征。公益性的殡葬产品由经营者自主定价,管理部门当甩手掌柜,难言公平。何况,刚刚经历丧亲之痛的丧户既没有价格博弈能力,也不具备消费理性。有的殡仪馆还谢绝丧户自带骨灰盒,公众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由于殡葬行业的特殊性,其自然垄断属性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在如是现实语境下,政府不仅要免除重点救助对象基本殡葬费用,而且要体现更多责任担当。只有职能部门切实尽到监管责任,增强殡葬产品成本的透明性,完善殡葬服务价格监督措施,形成合理的殡葬服务定价机制,斩断殡葬行业的暴利链条,还原殡葬产品的公益本质,才能避免天价骨灰盒张开血盆大口吞噬民众利益。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