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风波”折射中国慈善制度漏洞
2010-03-22

2010年03月21日 16:05:3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史卫燕 任沁沁)在“捐款风波”持续延烧了两个多月之后,中国知名演员章子怡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不过,在多位法律和社会学专家看来,这一事件中暴露出的中国慈善制度的漏洞更值得关注。

    中国目前的法律规范中,公益事业捐赠法、信托法等在慈善事业方面都有相关规定。“不足的是,对慈善捐款整个过程缺乏法律约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贾林青建议,应该立法对捐赠过程中的前期捐款,中期资金管理、资金传递和后期的资金使用、资金接收都进行全面的规范,做到无懈可击。

    章子怡的“捐款风波”发端于2010年1月,有网友发帖称章子怡私人承诺的捐款100万元人民币实际上只到位了84万,而她募集的100万美元下落不明。而后两个月,章子怡试图对此进行澄清,但效果欠佳。

    网民“牛皮花生”表示,“此事件在网民们看来不似别的八卦新闻,已经是一个事关慈善事业和社会诚信的社会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廖菲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公众聚焦此事,除了明星光环带来的放大效应之外,更是关注捐助款项去向。对慈善事业的关注,体现了中国公民意识在不断提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涛说:“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公民慈善意识在增强,已能够更广泛地参与慈善事业监督。”

    不过,也有人反对这种针对某个明星的“开火”。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认为,“对章子怡的报道对中国慈善事业是个打击”,“中国慈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的时候,慈善事业需要包容、支持、理解、微笑、多给点掌声”。

    对此,陈涛表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本身是好的,我们该认真看待这一事件暴露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但是应该跳出个别人、个别事件,从大环境,即慈善制度、法律法规的健全来思考。”

    著名媒体人杨澜则透过此事,看到了中国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慈善制度的迫切性,“因为有了一个游戏规则,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够投入进来”。

    “捐款风波的发生,为慈善事业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的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陈涛说。

    “完善中国慈善制度,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现行慈善制度的法律、法规很多,各级各部门也予以重视,但不够细化。民政部门制定的规划和意见虽然有所补充,约束性不强。”陈涛说,现行的法律法规多是针对慈善机构而设立的,针对个人慈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

    他强调,对这种由个人募捐得来,再转赠基金会,由基金会交予受赠人的,具有复杂流程的慈善捐款,应该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与指导。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