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所有声音应当姓“公”
2010-03-12

2010年03月12日 07:39 来源:人民网

    两会召开,民意汇聚,上下一心,共商国是。这几天,不仅代表委员在拿提案拿议案,在小组会发言,接受采访,一些有关国家部门的领导,也在此间,或与代表委员对话,回应代表委员提出的问题,或接受媒体采访。这就叫上下交融,共商国是。而这些所有声音,大都凸显了一个字:“公”,发出的声音,代表的是公众,形成的基调,关注的是公平正义。无论是房价、医疗问题,还是教育、分配等热点,都是百姓所关注的,是群众所倾心的。这,便是两会的本质。

    民之所盼,我心所系。这是党和政府一直提倡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基本要求。这一年一度召开的两会,是一个集中反映民情民意的所在。可以说,大到关注世界大势、国策国运,小到百姓柴米油盐、针头线脑,只要事涉国计民生,都在两会的视野之内,都属两会关怀所在。近几年,随着政府关注国计民生力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民主建设进程不断加速,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大发展,这一特点日益突出,提案议案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贴近百姓、实际,有血有肉;代表委员的发言越来越深入实际,注重调研,有理有据;政府各部门的有关回应越来越准备充分,入情入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

    但是,毋庸讳言,也还有一些值得改进之处。有些声音,不够认真,有应景乃至搪塞之嫌;而更有甚者,有些声音,是违背民情民意的,甚至只代表某个利益集团;还有些,明显在敷衍群众。这些都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这一点,只要看看国民意见,就会一目了然。比如房价,只要有一丁点儿常识,都会看出问题,但总是有人借两会阵地,为高房价说话,为自身利益或某个利益集团代言,这种言论,当然是不和谐音,因为它违背事实,违背民意。又比如对于代表委员提出问题的回应,有些部门的“发言”,完全站在一己立场,官气十足,或搪塞拖拉,用一句“正在研究”之类的空话、套话、大话、假话打发了事。这类言论,当然也完全背离“出以公心”这一基本要求,当然也会引起百姓强烈反感。顺便说一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更是如此,千万不要把群众当成傻子。一句话,两会上的不和谐音,都应马上改变,马上消失。

    当然,每个代表委员都有表达的权力,毋庸置疑,百花齐放,才能万紫千红。然而,有一点是不变的,即,这是一个“为公”的神圣场合,两会,担负的是“为公”的重大使命,关注国计民生,心系民族利益、大众利益、国家发展,是两会义不容辞的任务。对此,必须坚定不移。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出以公心的姓“公”的声音出现!我们期望两会所有声音全部姓“公”,汇成公声响亮的时代大合唱!(朽木)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