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发型能否说“不”
2010-03-01

2010年02月25日14:14   羊城晚报

  据媒体报道:开学第一天,北京海淀清河小营的一所中学50多名学生因发型“不合格”被拒校门外,要求理完发再进校门。

  国内的很多中小学校对学生的衣着发型都有着严厉的条例,因发型不合格而被拒校门外的事件也是经常发生。甚至在西方一些国家的学校对学生的衣着打扮也有约束,如前不久法国的一些学校出台新规,禁止短裙、低腰裤、穿洞等装扮方式,但却遭到了300多名同学集体穿上学校禁止的服装以示抗议的事件。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北京的这所中学称“为保证仪容和校风”。从而可以看出,校方作出的此决策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出的,其目的也是方便自己的管理,提高学校在市民中的口碑。在这样的意识下,学校的首要责任不是教育学生,而是管理学生;学生首先也是一个被管理者,然后才是一个知识的探求者、接受者。照此下去,最终培养出的“好学生”永远都是一些顺民。而法国校方的理由是学生们“有可能在上学途中遇到恋童癖”。虽然他们的决策遭到抗议,但他们的出发点是服务于学生,甚至是当学生不在校内时也要考虑他们的安全。

  法国的中学生在“觉得自己是在蹲监狱”时可以通过抗议的方式为自己争夺自由,而我们的学生在“不准入校”的威胁下,一个个理了标准发型后才走进课堂。校园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更是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地方。学校的条例可以说是一道人生考题,法国的学生在参与抗议活动中获得成长,而我们的学校在追求分数的情况下忽略了权利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被”理发事件拷问着教育官员们,我们的教育内容是不是少了太多的宝贵东西?

  至此,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该好好思考几个问题了。学校到底是管理学生的地方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现在的对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否合理?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愿素质教育能够快快进入每一个校园。

来源:腾讯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