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地震真正等待的是重建公信
来源:潇湘晨报 2010年02月22日 09:32
2月21日凌晨3时左右,在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等地,即将发生地震的消息相继传开,民众半夜从家中跑到街头、公园躲避。在祁县、平遥、左权等地,有乡村通过广播叫醒熟睡中的村民起床躲避灾害,有的村民为了财产安全,把家电全部搬到了街道上,来减少财产损失。天明之后,山西各地民众发现,传说中的“地震”并没有被“等”来。
没必要去埋怨民众耳朵根子软,在地震传言面前他们固然没有保持可贵的淡定,而是听风就是雨地深夜不寐聚集街头,但惊弓之鸟也是由活生生的教训练成的。农历年前的1月份,山西一些地方已经有即将发生地震的传言。1月22日,当地地震局通过媒体进行“辟谣”,称地震专家并未作出山西境内近期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测意见。令人意外的是,就在有关部门辟谣两天之后,1月24日10时36分,在山西省运城市下属的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处发生了4.8级地震。
传言不可信,但传言居然应验了。官方辟谣最权威,但辟谣居然被现实否决了。有了这样一次近在咫尺的经历,叫民众如何不在传言面前放弃他们最后的矜持与理性?当然,当地有关部门对于“前脚辟谣,后脚地震”的问题,有着他们自己的一套说法:民众不懂得“破坏性地震”的专业含义,4.8级地震不属于“破坏性地震”,所以政府部门不就此发布预测意见。此前专业人士曾有过“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的说法,这次忽然不难了,不向民众发布预测的理由变成了级别太低不屑预测。辩来辩去,有关部门无非是要证实自己并无过错相当正确。可胜利的结果是民众对于政府部门的信任又流失一层,这样的胜利实在没有多大意思。
传言与谣言还是有着细微的区别,所谓无中生有、用心叵测的叫谣言,但有根据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夸大或异化的,就只能叫做传言。21日凌晨,阳朔地震局网站转发山西省地震局紧急公告称:“近日有地震”的传言,请大家不要信传,保持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还好,这里使用了“传言”的说法,而不是惯常所称的“谣言”。一字之差,内里乾坤颇大。对造谣者治罪,无论本乎法还是本乎理都不成问题。但在地震传言面前,民众本已恐慌,将信息告知亲友不过是人伦常情,倘若以造谣传谣追究,心何以忍,情何以堪。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做法于事并无补益。
何况,此次地震传言的源头正是政府部门自身。根据记者的调查,山西近期对一些部门防震减灾工作进行检查,很多部门专门开展了各种地震应急演练活动,这些正常演练被市民误解,地震传言因此产生。应急演练变成地震传言,看似是被民众曲解所致,但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不能回避。既然是正常演练,何不大大方方向民众讲个清楚明白,仿佛总在惧怕民众因为知道了这些信息而陷入不理智的混乱,事实证明信息越不透明传言越有产生和传播的可能。地震应急的演练,民众也是理所当然的主角,这类活动让民众知晓让民众参与,民众对于地震的无名恐慌自然会因此减轻。
地震的预测确实是世界公认的难题,而地震预报信息的发布也确实会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谨慎稳妥本身并没有过错。但这并不意味着越捂得紧越有理,在谨慎的前提下信息更透明一些、应对更科学一些,应当做到也能够做到。汶川大地震惨状历历在目,海地大地震教训刻骨铭心,生命高于一切,在生命面前任何理由都不能成其为借口。要想“等地震”的情形不再发生,最重要的是重建政府相关部门的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