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诈捐门”凸显慈善机构问题
2010年02月12日 14:34:03 搜狐博客
一个装置艺术家朋友最近创造了两个雕像,要与某商家合作。商家问你想怎么做,朋友回答:我只管创作,其他的一切,你们来。
人生的姿态往往就是由职业决定的。老师总是在教学,记者一直要质疑,作为明星的那些人,则一直在作秀。明星的能量起源,是从作秀始、到作秀终的,一切超出作秀范围的事情,恕他们无能力办到。
慈善当然不是作秀。只是现代慈善的理念,就是学会了利用公众传播的影响,让慈善事业推广到最广泛的所在,而明星作为公众传播的重要一环,当然也逃不出慈善的法眼。久而久之,明星自身也意识到,慈善是一件能为自己累积人气和名声的“好事”,于是便主动出击,从壹基金、嫣然基金,到此番令章子怡身心受困的戛纳捐款事件,都包含着明星本身复杂却不失真诚的内心动机。
看到章子怡受尽指责,虽然并非出于怜悯或者为她洗清罪名的骑士精神,但内心还是觉得错不在她一人身上。令人感到吊诡的是,此番查出章子怡“诈捐”的并非是那些受捐助的慈善机构,而是一些“热心人士”。只是到了威胁到公众信任感的时候,慈善机构们才拿出章子怡的捐款凭证,要公众相信诈捐的是国际章,不是他们自己。这好比隔壁班的老师检查出本班学生考卷上的错别字,本班班主任当下拿出教科书说,不是我教错了,是他学错了,岂有此理?
假设一下,如果那些慈善机构们可以及时发现章子怡的善款尚未到账,主动催促,一切会否和今天有所不同。毕竟身为国际章,日理万机,很难把关注焦点放在慈善这一件事情上,“偶尔”遗忘也在所难免。而作为一个正规机构,只单单依赖明星的慈善推广力,而缺乏长效的管理敦促机制,也难怪诈捐门的涉及面,不止章子怡一人。
当然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我们的国际章,凡事能做的就做,超过你能力范围的就别了。你不是女神,更不是千手观音,相信其中的苦甜,你也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