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被见证的幸福
2010-02-13

过年,被见证的幸福

来源: 广州日报 2010-02-13 04:14:00 

 过年意味着什么?30年前的我们,过年就是穿新衣、戴新帽,吃饺子,放鞭炮。30年后,过年对我的孩子意味着整天看动画片,或者乘飞机出外游玩。温饱于她,似乎从来就不是问题,精神上的需求远大于物质需求。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差别,几个字眼背后,是巨大的变化。生活的日新月异,集中体现在了过年上。

小时候,过年之前,父母会竭尽全力给我们买一身新衣服。他们的笑容很凝重,千叮咛万嘱咐:小心点,不要弄脏!这一身衣服至少要穿一年。

时至今日,人们常常感慨:现在过年,为什么没有年味了?大家不再把它当回事儿,不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把“年”捧在手心里。其实道理很简单,以前因为得来不易,所以小心翼翼,并用一种严格遵守的仪式包装起来。当温饱不再是问题,新衣服新物品也不用非等到年底再买的时候,人们就不需要那种仪式感了。按以前的物质标准,可以说,我们天天都在过年。

事实上,生产的发展,产品的极大丰富,只是削弱了人们对物质的渴求。恰因物欲的消退,“休闲”、“团圆”、“爱”等字眼却凸显了出来。原先,它们淹没在物质的水底。大水消退后,它们露出台面,成了生活的主角。

“假日七天,去东南亚还是去欧洲?”年节将至,旅行社开始连篇累牍地登广告,各类休闲会馆放出诱人的优惠信息。都市人期待过年,更多的是期待“黄金周”,可以休息,可以出门散心。

如果身在外地,很多人都千辛万苦赶回去,与家人团聚。俗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体现出对团聚的强烈期盼,但如果真的“没钱”,“回家过年”也许真的只能是个“期盼”。二十年前,敝乡有个村民在外地打工,连张回程车票都买不起。现在回忆起来,当事人依然抑制不住要哽咽半天。“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经历过生活磨难的人,应该可以感受到这种柔情的来之不易。


“你为什么这么高兴?都赶上过年了”。潜意识里,人们是把过年和快乐画等号的。雪天路滑,两辆出租车撞上了。司机狼狈地爬出来,黑着脸直奔对方。旁边一个老人说:“快过年了,老婆孩子在家里等着呢,大家都保持个好心情!”一句话,两个年轻司机止住了脚步,心平气和找来交警,处理完事故,各自回家。如果不是因为过年,两人也许拳脚相加了。

年是一种期待。对物质的期待,对“休闲”、“团圆”、“温暖”、“快乐”的期待,对更多美好的期待,都集中在“过年”上。“年”仿佛是见证者,把我们走向幸福的过程一一摄录下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