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陷剽竊門 個展文章闖禍
台灣雕塑家蕭長正同列被告 友善列印
特約記者羅曉莉/台北報導 (20100206)
大陸最重要的美術殿堂「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最近陷入官司風波中。一篇由他署名、針對台灣雕塑家蕭長正的《空間想像——蕭長正的穿透雕塑展》所寫的評論文章,上月28日,被大陸自由撰稿人黃以明正式委託律師告上法院,指稱范迪安涉嫌剽竊,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也已立案進行審理中。
由於范迪安在大陸美術界地位崇高,除擔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外,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而且近來大陸頻頻爆出剽竊事件,包括北大博導王銘銘剽竊案、小說家郭敬明抄襲案、中國攝影金像獎剽竊等案,因此范迪安這回風波,再度引爆話題。
剽竊門的開端
2006年3月15日,台灣雕塑家蕭長正的《空間想像——蕭長正的穿透雕塑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蕭長正在此次頗受矚目的個展中展出了他的代表作《我的森林》,這是一個充滿了濃郁自然氣息的作品,所用材質皆為天然木材,造型元素亦為彌漫原生態氣息的樹葉、樹幹、種子、花朵等。這次個展在當年被稱為對自然精神的一次探求。
沒想到,這次個展竟引發了一場沸沸揚揚的剽竊門事件。據黃以明聲稱,中國美術館舉辦蕭長正的個展,配套的新聞宣傳可以說是圍繞黃以明評論蕭長正雕塑的藝術文章〈自然精神的現代構成〉展開的。多家媒體在報導蕭長正個展時都引用了該文的藝術觀點,甚至抄用了文章中的原句,但作者卻署名「范迪安」。
黃以明的這篇文章是於2000年8-9月定稿於廣西北海,原文有8000多字,後經他人刪減發表在台灣《藝術新聞》雜誌2000年第10期。
范迪安喊冤
在網上引發熱議,讓網民深感其中事有蹊蹺的疑點如下:據稱,黃以明的〈自然精神的現代構成〉全文只提供給過蕭長正,而該文被侵權傳播的肇始,恰恰是中國美術館舉辦蕭長正個展當日,因此,這篇文章應該是蕭長正提供給策展人范迪安和中國美術館,並進而被廣泛侵權傳播的。那麼,倒底是蕭長正提供文章時就沒有署黃以明的名字,還是中國美術館在宣傳中抹去了黃以明的名字?如果是蕭長正沒有提供作者的名字,以致產生之後的誤導,那麼為什麼之後沒有出面澄清事實?
這幾天,陷入侵權官司的范迪安在媒體上頻頻喊冤,他說自己也是被侵權的受害者,因為自己從未寫過此文,至於為何成為署名作者,自己也毫不知情。自己從來都沒有把文章給過網站,是網站不負責任造成的侵權事件。他願意與黃以明一道共同維權。范迪安還表示,黃以明的律師曾與自己協商,是否庭下和解或私了,這讓他質疑對方是否在借機炒作。
而本次「剽竊門」事件的另一關鍵人物蕭長正,也被列為被告,到今天為止尚未對事件做出回應。到底事件真相如何,外界尚在觀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