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
2010-01-25

2010年01月11日 08:42:29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众声喧哗背后,公众的质疑透露出怎样的信息?是大众话语对于学术权威的挑战?是学术公信力的下降?抑或是在商业利益裹挟下,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愈来愈倾向功利化?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近年来各地政府对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源保护"意识愈来愈强,各地争夺文化名人的事件一再上演,譬如梁祝故里十地共争,李白故里的安陆、江油之争等等;各种与历史名人相关的公祭活动、文化节庆活动也如火如荼:炎帝、舜帝、老子、孔子等公祭活动成为2009年的一大文化现象。而其背后则或多或少活跃着地方政府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影子。

    有网友说,这些历史名人之争,貌似很"文化",实则很"现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争实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河南安阳发现曹操高陵的消息发布后,地方政府将会如何对这一举世关注的文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媒体的追问随之而来。

    安阳市市长张笑东表示,政府要将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学者裴钰称,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开发曹操墓,每年至少能带来4.2亿元的经济效益。

资料图片

    4.2亿元的收益预测很快成为公众质疑学术动机的众矢之的。即便河南考古方面一再向媒体申述其考古发现过程的严谨周密,仍难以拂去盘桓公众心头的"借历史名人进行商业炒作"的大片疑云。

    有网友说,陕西"周老虎"的阴影仍然没有抹去,无论是政府领导还是科研机构,尤其是我们所尊敬和尊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更要特别地谨慎、特别地沉着,也应该特别的理智。要耐得住寂寞和冷清,要把得住科学规律和职业道德。

    从常识来看,专业学术领域的调查、研究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分析与判断,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权威结论,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引方向,同时形成对社会的引导。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在商业利益的席卷下,一部分专家面对物欲的诱惑丧失了职业的操守,甚至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功利泛滥的学术生态圈下,学术圈内造假、抄袭等丑闻不断,大众话语对于学术权威的挑战将学术公信力的沉沦显露无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