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卖地,谁在裸泳
2010-01-15

2010年01月14日 09:14:36  来源:钱江晚报

    10年前,很多有识之士对大学圈地运动忧虑重重,经济学规律告诉他们,资不抵债的结局就是“大学破产”。不过,今天燕山大学的卖地还债壮举,却再次证明了有识之士们的目光短浅。1月13日,《新京报》报道,6万元每亩从农民手中征来的教育用地,4年后变为商用以130万元出让,燕山大学不仅赚取了20倍的利润,而且作为交换,6亿元中的3亿元反哺当地政府用以旧城改造,可谓双赢。

    不过,仔细打量这笔买卖,公众会发现有识之士的忧虑不是杞人忧天。上世纪90年代开启扩招的大门后,穷的叮当响的大学哪有闲钱,只能靠银行大规模举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2008年到了,各大高校恰好迎来了还债高峰。保守估计,这个债务规模超过两千亿元。

    当年一哄而上的各个大学城,动辄从银行贷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年息就是很大一个数字,“很多校长甚至想都不敢想怎么还”。到2006年,燕山大学的债务加利息达十二三亿,其中欠工程款就超过三个亿,早已被银行列入黑名单。可以说,中国许多高校都坐在了火山口上,以至于教育部把“开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工作”作为2009年的工作要点。

    这场金融战让我们惊叹资本攫取财富的路线是多么惊人的一致。郎咸平说,明知迪拜是个建在沙滩上的泡沫,明知迪拜连债务利息都还不起,欧美银行依然拼命借贷,为何?资本看中的是阿拉伯人的石油。中国一些大学也是这个资本餐桌上的肥肉,银行不用担心你还不起欠债,反正教育征地几乎接近零成本,资本真正看中的是杨白劳的这个喜儿。

    本来土地性质的变更是件天大的事儿,不过看着大学已经“财务破产”,秦皇岛政府怎么可能坐视不管。更何况大学大跃进也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政绩工程,这几年,中国大学的边界能够超常规地扩张,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给予大学的赤字财政政策。解决办法就是,不要用法律和土地政策给自己“画地为牢”,走走形式、卖地求生。

    银行放贷、大学举债、政府兜底成了一条教育地产产业链。结果就是,世界一流大学没长出来,世界一流教育地产公司先盖了起来。大学校长成了土地倒爷,大学精神成了建筑垃圾。

    巴菲特说海浪退潮时就会发现谁是裸泳者。燕山大学成功“上市”,我害怕等着包装上市脱困的大学会排成排,水下的裸泳者还会有多少呢?金融创新成了教育界的头等大事,一代人的教育和梦想就要被拖下水了。(付瑞生)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