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奖”忽悠谁?
2009-12-30

2009年12月29日11:04人民网-人民日报

12月26日,中国武广高铁创下“世界第一”的运营时速,全球瞩目。在“中国制造”、“中国力量”不断“提速”,获得世界认可的同时,各行各业的国际荣誉也接踵而至,鼓舞人心。

然而遗憾的是,还有不少企业和个人,把在国际上获奖当成了唯一目标,甚至“跑奖”、“要奖”蔚然成风,仿佛只有冠以“某某国际奖获得者”的名号,才底气十足。针对中国人的“国际奖情结”,国外一些人甚至专门创造出相应的奖项。

“什么时候中国人的‘国际奖情结’没有了,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国。”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感慨地说。

宋 嵩绘

“洋奖”高于“土奖”

“国际奖”盯准中国市场

近年来,中国人对国际评奖热衷的新闻经常传出。

一些制片人、导演热衷于拍摄专门的“搏奖影片”,一个闯关不成就去另一个,许多影片已参加过多个甚至多年国际评奖,却压根儿没在国内公映过;一些文学、艺术、科技人士,在评职称、争项目,或举办各种营利活动时,往往拿出各种国际奖项,但实质“水分不少”。

林林总总,对“外国月亮”趋之若鹜,让西方一些人也“灵机一动”,专门设立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奖”。总部位于丹麦的“未来创意奖”就是这样一个奖项。记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未来创意奖”的主席格拉维森。这位主席得意洋洋地说,他刚开始“创意”出这个奖项时曾忐忑不安,但没想到他的那些亚洲朋友告诉他,“未来创意奖”帮助他们的产品在国内闯出了名气,为此格拉维森还获得了朋友一笔不菲的回报。

在英国生活了20多年的华侨邓先生告诉记者,在英国尤其是伦敦,一些打着“皇家”、“英国国家”等字眼的颁奖活动往往名不符实。尽管如此,很多中国企业和个人都会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评。“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对‘洋奖项’的认同感明显高于‘土奖项’。近年来,中国国力提高,对国际荣誉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这让一些人嗅到了‘获利空间’,找到了可乘之机。”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国际评奖机构”在相当多的欧美国家,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行业。一些生活在当地的华人,也成了他们试图利用的桥梁。所谓的评奖委员会,会提供“充分”的材料,以展示其奖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足够方便中方企业制作广告之用。

安德斯·鲍威尔教授说,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在经历中国这样的发展阶段时,都存在过“国际奖情结”。这种迫切希望得到国际认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中国实在太大了,当许多中国人都有“国际奖情结”时,自然就会引发世界的关注。

 

国外自弹自唱,国内夸大影响

“国际奖”掺水有三招

在西方,大多数知名奖项,特别是科学类的,都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随着市场需求旺盛,许多所谓“国际奖”则水分不断增多,“掺水”奥妙各有不同。

奥妙之一:夸大影响,借力打力。

在国外,许多人文科学评奖的主观性很强,而且“门槛”很低。比如法国的文学奖一年多达400多个,一天摊一个还有富余。许多奖项属于“萝卜青菜、各人所爱”的小圈子,认同度非常低,也基本没什么影响。但一些获奖者便抓住这种“芝麻”大做文章。前几年中国出了一名“才女作家”,就靠一次“海外征文第一名”起家,但那个比赛其实是划区评比,她所在的赛区只有两名参赛者。

近年来,德国工业设计奖项——红点奖,被不少中国企业称为世界工业设计领域的“奥斯卡金像奖”。而记者了解到,这家评奖机构特设了“中国赛区”,标准当然与德国总部评奖有所不同,而且要付出高昂的参赛费。但中国企业在宣传时,却很少提及是“中国赛区”的奖项。

奥妙之二:内外勾结,一拍即合。

不论文艺界还是商界,一些所谓“大奖”往往是“自弹自唱”。去年,一个号称“剑桥”颁奖的留学生评奖活动,在当地华人圈中搞得轰轰烈烈。主办单位是一家商业公司,但却挂着与英国多所高校联合主办的名义,向留学生征集论文。声明说,只要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就可以有参评的资格。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留学生告诉记者,他把一篇作业交了上去,没想到竟被告之获得了“优秀论文奖”。等他到了颁奖现场才知道,获得该项“殊荣”的至少有100人。这名学生说,其实这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他觉得这个证书很值,因为凭着这个证书回到中国,会被刮目相看。

奥妙之三:李代桃僵,移花接木。

一些企业自知产品无法在正规博览会上获奖,但依然前往会议举办地。因为,一般而言,大型博览会的场外,都会同时举办一系列同类型的小型、外围展览会。这些展会门槛低、获奖也容易,企业、产品获得这些奖项回国后,就以“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之类装点门面。

比如,一位加拿大当地朋友就回忆称,温哥华世博会结束后,许多声称“获奖”的中国企业、产品,所获得的就是这种外围奖——是“温哥华的博览会”奖,但绝不是“温哥华博览会奖”。

来源:腾讯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