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5日 09:42:17 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时近年关岁尾,在学校内发生4死3伤的惨剧,无疑会给公安机关带来巨大的破案压力。而网络上跟帖的大量评论,则将此事件评价为悲剧、社会的悲哀,有的则认为是大学生素质过差,给学校带来了声誉上的巨大损害。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09年12月15日,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公安分局及网监部门发现该帖子后,即指派刘家堡派出所工作人员来到兰州城市学院,就互联网发布的消息进行调查。兰州城市学院随即成立由保卫处牵头,会同学生处及有关部门的调查部门,分别在三个校区内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排查。
最终,经过公安机关和学校相关部门的全面认真排查,确定并没有发生该网帖所描述的"学生因自习室抢座位引发血案"的事件。同时,也没有在三个校区发现任何其它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事故隐患。学校立即向兰州市安宁区分局报案,请求立案侦查。
记者从直接负责案件侦办的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了解到,该局治安管理大队网监民警协同兰州市公安局相关部门在接到报案后随即对案件展开立案调查。从12月16日开始,经过2天侦查,确定兰州城市学院一名学生有重大嫌疑。经过传唤审查,这名学生交代:因对学校自习室座位太少感到不满,于是编写了"兰州城市学院学生因自习室'抢座位'引发血案7人伤亡"的文章,并在12月11日、14日分别在学校附近的2个网吧上网时,在百度、搜狐、新浪、猫扑、天涯、校内网等网站发布了这篇文章。
尽管促使当事学生在网上编造事实发帖的主要原因,是学校自习座位紧张。但在这一起案件中,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学生表达诉求的方式。面对自习座位紧张的现状,这名学生想到的不是向学校、老师正确、客观地反映问题,而是编造了这种包含诸多吸引眼球"要素"的"热点事件",以期寻求关注。
从实际效果看,由于诸多"要素"齐全,加之冒充记者身份发帖,事件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一定的轰动效应,最终形成了错误的网络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