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防艾,先给爱
2009-12-03

2009年12月02日 09:54:06  来源:钱江晚报

    前天一些媒体报道,云南大理卫生局出资办男同性恋酒吧,好事。从艾滋病的爆发趋势来看,男男同性恋患病的明显增加,这跟男同性恋缺乏相关的防艾知识有关。卫生局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拿出资金,放下身段,办这么一个酒吧,同时召集志愿者在酒吧里宣传防艾知识,值得表扬。

    可是这事一经媒体报道后,这个酒吧迅速关门,志愿者也尴尬地撤出。到底怎么回事?

    昨天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可专为防艾而开办的男同性恋酒吧却不得不关闭,怎么咂摸怎么不是味儿。这一次艾滋病日的主题为“普遍可及和人权”,这一主题被解读为,希望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渠道了解防治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并对相关人群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就开办男同性恋酒吧,在酒吧里宣讲防艾知识而言,确实是“普遍可及”的有效破题,但是一些媒体的报道恰恰没有顾及到相关人群的人权,将酒吧逼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

    在11月29日酒吧被中央电视台曝光后,从事艾滋病志愿服务的张建波医生手下的数十名艾滋病志愿服务工作者,被无形中打上了“男同”的标签。亲戚朋友们热嘲冷讽,隔壁邻居避而远之,平时工作上打交道的人也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正常的生活都不能保证。

    志愿服务者悄悄向记者透露,就连一直被社会公认的、从事MSM(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志愿服务工作多年的“大理好朋友工作组”也被贴上了“男同”的标签。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时,应该是抱着肯定这一做法的初衷,但是报道的时候“没有给被报道者看过,也没有征得被报道者的同意。”他们无意识地忽略了相关人群的权利,也没有意识到艾滋病、同性恋这一话题在社会上的忌讳,使相关被报道人群陷入尴尬的境地。报道中提到的一些男男同性恋者,也公诸于世。这些人当中,有一大部分都是与女性组成了家庭的,身份暴露后,已经有家庭在闹离婚。镜头下面关注的是热点话题,但是缺乏温情、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缺乏对他们体贴入微的爱。

    然而让男同酒吧夭折的根本原因还是社会态度、社会环境,在于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不理解与厌恶。有调查表明,有1/3的政府官员与1/4的医务人员都存在歧视艾滋病患者的现象,政府官员与医务人员都如此,其他人更不用说了。也因为如此,自打患上了艾滋病,患者们的生活就彻底与阳光绝缘,这个社会虽大,但在他人歧视的眼光中,他们生存的空间相当逼仄。

    199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辩题:艾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当时反方赢了。十六年后的今日,能根治患者的疫苗仍未问世,这样一个辩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艾滋病的存在与蔓延是社会问题,艾滋病的治疗与预防同样也是社会问题,患者们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宽容,需要社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思考。

    艾滋病,少的不就是对患者的爱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