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每户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数额将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国家不会制定统一的标准。
此番解释性说明缘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87度用电红线"论。此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本月20日起全国非居民电价每度平均提高2.8分钱,暂不调整居民电价,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用电越多电价越高。消息称未来将把居民用电分为三档: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正常家庭生活用电和奢侈型用电,其中,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拟规划每户每月87度。
"87度用电红线"迅速引起民意强烈反弹,在公众对电力企业高薪酬、高待遇早有微词的情况下,此举被视为电价的又一轮变相上涨,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的电费单,强烈质疑:何为基本生活需求用电?87度用电红线是如何核定的?是否符合现下中国千万个家庭的现实用电情况?
尽管面对沸腾的民意,发改委已明确表态"不会用'一刀切'的方式确定全国统一的居民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数",这场风波暂时得以平息,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事关民生的价格改革上,如何做才能充分体现民情、尊重民意?

思路:阶梯式递增电价

据媒体最新报道,国家发改委将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我国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递增电价。初步考虑,对实行"一户一表"的城乡居民用电户,将其月(年)用电量分为若干个档次,对基本用电需求部分实行较低的电价,对超过基本需求的电量实行较高的电价。每户每月87千瓦时只是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我国家庭每户月平均用电量。>>>>>>阅读全文
"基本用电红线"过低是变相涨价?

朱慧卿/CFP供图
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认为,国外居民电价一般是工业电价的1.5倍至2倍,而我国长期对居民用电实行低价政策,既低于工业电价,也低于平均电价,较低的居民电价主要通过提高工商业用电价格分摊成本实现的,导致经济条件好、用电越多的家庭补贴越多,经济条件差、用电较少的家庭补贴越少的不合理分配。这种暗贴是不合理,不公平的。故而,阶梯式电价改革可看作是大势所趋。
从铺天盖地的网上评论和记者接触的大多数人所持观点看,公众对阶梯式电价改革本身并不抵触,对用电越多、电价越贵的原则报以理解和支持。但是,电价改革事涉民生,关乎社会福祉,通过价格杠杆的方式促进居民节约用电固然是好,面对最终需要老百姓买单的"用电红线",民意颇有微词。>>>>>>阅读全文
电价改革,重要的不是涨价

资料图片
各种公共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各个群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阶梯式电价改革是本好经,但好经最怕给念歪了,如果没有民意的广泛参与,难免引得民意反弹。一言蔽之,电价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承受力。
有评论认为,要想保证电价改革成功,没有科学的配套措施和准确的改革定位是不行的。居民用电"涨价红线"的确定,一不能简单化地由"居民生活用电平均数"来代替科学合理的"测算值",二不宜全国、全省或全市"一刀切",不分城市农村,不分经济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