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6日 08:19:28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资料图片
各种公共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各个群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阶梯式电价改革是本好经,但好经最怕给念歪了,如果没有民意的广泛参与,难免引得民意反弹。一言蔽之,电价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承受力。
有评论认为,要想保证电价改革成功,没有科学的配套措施和准确的改革定位是不行的。居民用电"涨价红线"的确定,一不能简单化地由"居民生活用电平均数"来代替科学合理的"测算值",二不宜全国、全省或全市"一刀切",不分城市农村,不分经济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平。
事实上,涨价也并非节电的唯一方式。此次国家决定上调居民用电价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减少资源耗费。有专家建议,政府应该设立节电基金,鼓励企业研发节能产品,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这治理节能减耗长久有效的办法。
诚如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所说:电价改革,重要的不是涨价,而是形成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汇集民意,阶梯式电价改革应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居民负担不增加这一原则,关键是要设计好三个阶梯的起点"红线"。"红线"过高,电价改革的意义就会降低;"红线"过低,则电价改革的意义会发生异化,变成实际的普遍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