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历时两年的调查报告、600多个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访谈、海内外媒体高度关注……青年学者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最近很火。“蚁族”,是作者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集群体的定义,“他们就像蚂蚁,头脑聪明,但作为个体微不足道”。
据统计,仅北京一地的“蚁族”就已逾十万之众。算上广州、上海、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的“蚁族”,他们有着上百万的规模(11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大学,曾经寄托了多少人对于前途的美好期待,但“蚁族”的残酷青春让我们如梦方醒。我们关注这个社会学意义的新词,更应关注其背后的教育体制、就业体制、户籍制度等深层次问题。

第四大弱势群体?
他们绝大多数是“80后”,有的毕业于名牌高校,但更多来自地方和民办高校。他们工作不稳定,税前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到2500元,租着平均每月377元的床位,每天吃两顿饭,饭费为529元,月均花费总计1676元。他们到工作单位平均要坐两小时以上的公交车,绝大多数从事保险推销、餐饮服务、电子器材销售等低收入工作。有的则完全处于失业状态。他们生活条件差,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 >>>>>>阅读全文

京城米贵,奈何“蚁居”?
京城米贵,自不待言。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蚁族”这个群体,可能会有和笔者一样的疑问:既然大城市不好混,为何不回老家去?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在他采访完这个群体之后回答了这个问题。主观上,面对生活中的困顿与挫折,多数“蚁族”心中都有回家的想法,但两手空空的他们很可能“面子上过不去”。毕竟,对于那些由农村考入城市,由中小城市考入大城市的学生来说,想要回头,实在太难。“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就业观,已然成了不少大学生入学伊始就给自己戴上的紧箍咒。>>>>>>阅读全文

“蚁族”群体的存在因素
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在推荐这本《蚁族》时就呼吁高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在就业问题上不能只关注数字,更应该看到数字下面毕业生真实的生存状况和他们渴望教育体制改变的无力挣扎。
据统计,北京的大学毕业生聚居村中,超过85%的人为外地户口,仅15%的人是北京本地户口(11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对此表示,主要问题还是户籍制度,现行户籍制度已经滞后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