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李雷和韩梅梅”
2009-11-17

2009年11月17日 09:47:59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曾经是去年夏天最为热闹的文化现象之一;而不久前艺人徐誉滕的一首《LILEI&HANMEIMEI》再度勾起了众多“80后”对于十几年前那段青葱岁月的回忆。11月15日,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辩题为“李雷和韩梅梅应该不应该在一起”的辩论赛,人声鼎沸的现场,青年学生们无不对这两个自己年少时英语课本上的人物投去热切的目光。正如北大辩手李明所说:“我们不是在看一场8点档的电视剧,李雷和韩梅梅身上寄托着一代人纯真的感情。”

    问问那些在2000年以前进入初中的“80后”们,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告诉你,他们使用的英语教材有着橘红色的封面,上面画着一个中国女孩和一个外国女孩并肩站在一幅世界地图前。教材里陪伴他们一起学习的,就是李雷、韩梅梅、Jim、Lily、Lucy这些同龄人。插图里李雷穿着整洁的衬衫短裤,韩梅梅留着短发,穿乖巧的连衣裙——都是那个年代典型的好学生应该有的样子。这个版本的教材从1993年开始使用,在许多地区一直用到21世纪初。

    2005年,网络上一个帖子,突然点燃了这已经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回忆热情,从回忆应试教育时代那刻板的英语教学开始,已经远去的校园时光随着对这两个同龄人之间细小暧昧的八卦,一点一滴地浮现出来了。

    “已经成条件反射了。5月份签证的时候,签证官问我:How are you?我立马回了句:Fine thank you,and you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章早立说,“原以为早已忘了,没想到还能一句不落地回忆出来,和黑话切口一样……”听着“Lesson one”的女中音接受英语启蒙的中国学生,刚才那一番问答后如果对方不说“I’m fine,too.”恐怕还得惊讶好一会儿。

    李雷和韩梅梅带来的怀旧并不仅限于此。在北大bbs上,公布11月15日辩论赛消息的帖子赢得众多跟帖,许多同学称赞“这个辩题出得好”。出题人叫刘蔚如,北京大学一个年轻的团干部,他认为这个辩题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思索如何看待自己曾经的青春萌动。刘蔚如说:“李雷和韩梅梅是两个符号性的人物,中国式的好孩子,在十四五岁的年龄他们既有沉重的学习负担,又有青涩的情愫。”

    而在参加辩论的“80后”辩手们看来,这场关于李雷和韩梅梅的谈论还有更大的意义。北京大学的郝艺说:“这是我们‘80后’一代人的故事:寂寞,迷茫,没有兄弟姐妹的我们往往把同学作为感情倾诉的对象。”力挺李雷和韩梅梅应该在一起的北大辩手们都觉得,这两个虚构的人物应当续写情缘,实现他们自己那些在现实面前显得无奈的理想,让这一代青年人意识到还有时间不能够侵蚀的纯真感情。

    来自人民大学的反方辩手虽然陈述着“李雷和韩梅梅不应该在一起”的种种理由,但是也由衷感佩他们所代表的美好青春。人大的辩手晁怡说:“所谓暧昧,也许只是生病时候她的一句‘what''s the matter'',也许只是经常回头问你‘may I use your ruler’……当李雷和韩梅梅的感情被我们挖出来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故事,只有一点留恋和怅惘。这往事有关青春,无关暧昧;有关青涩,无关爱情;有关年华,无关风月。”动情的排比句引来现场热烈的掌声。

    辩论赛即将结束的时候,主办方播放了《LILEI&HANMEIMEI》,一个轻柔的男声唱着:好多年没有再一次翻开它/但那一段说的谁和谁/偶尔还能细细回味/书中他们的喜与悲/书外身后的是与非/还有隐隐约约和我一起长大的小暧昧。一场媒体眼中的“集体记忆”似乎到达高潮。

 

    但是,包括许多“80后”在内,都清醒地看到所谓“集体记忆”的说法有夸大之嫌。人民大学的李佳金说:“这种怀旧一开始可能只始于一小部分人。他们在小时候就津津乐道于李雷和韩梅梅的暧昧,但是最近却发现人教版新教材中韩梅梅嫁给了另外一个人,素来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像这样在英语课堂上不听讲而想象插图人物命运的人有多少?李佳金认为肯定不会太多。“但是网络无疑起到放大的作用,使他们的想法刺激到了更多的同龄人。”李佳金说。

    去年刚刚本科毕业的周稢人也认为,如今许多所谓文化现象只是一小拨人在炒作,就容易被媒体称为“集体记忆”。“那不是我的记忆,李雷和韩梅梅对我来说就是课本里的两个人物而已。”这个年轻的夜班编辑揉着惺忪的睡眼,“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回忆的东西,我妈妈还老跟我说她当年跳忠字舞呢。只不过现在网络发达,人们的表达渠道更加宽敞了。”

    这种宽敞的表达渠道,正日益被“80后”所掌握着。“此时一场回忆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章早立说,“‘80后’不在英语教材上怀旧,也会在儿时的玩具、童年的食物、当时的社交生活上怀旧。”章早立透露,她在网络上看到“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怀旧帖就抑制不住激动地追跟,“我还记得我当时的得意之作是给留着辫子的茅以升画上女装和刘海。”章早立说。

    在人民大学的吴啸天看来,怀旧源于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留恋。“80后”生活在一个社会发展与自身思想变化脱节的环境里,日新月异的生活变迁使他们在应接不暇之余,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纯洁、浪漫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里的缺失。

    在最新的人教版英语教材里,李雷和韩梅梅,还有Jim、Lily等等都长大了,或娶妻生子,或嫁作人妇。而与他们一起成长的中国“80后”们,大部分也像周劼人一样,正走上工作岗位,开始面对艰辛的生活。“祝李雷和韩梅梅幸福。”许多人都这么说,这恐怕也是“80后”对于自己的祝福。(实习生 曾福泉)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