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如今,分布在全市多个街道的经常性捐赠接收点,已成为广大市民奉献爱心的新平台。今年,本市还将进一步推进社区经常性捐赠点建设,以覆盖全市80%的街镇。
在捐赠点越来越多的同时,许多市民也纷纷建议,经常性捐赠接收点不妨多在社区做宣传、提高知名度,实行错时开放,让百姓平时捐衣更方便。
建议一:在社区多做“公益广告”
目前,上海有近200个经常性捐赠接收点,方便群众随时、就近捐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捐赠点的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你愿意捐赠衣物吗?”“你通常采用何种方式捐赠?”就此问题,记者昨天在街头对近20名市民进行随机采访。结果,所有被访者都明确表示“愿意”。其中,六七位市民平时一整出多余的衣服,就送到街道的经常性捐赠接收点。而更多的被访者则是在看到单位、居委会的捐赠通知后,才把衣物送到指定地点。
【百姓建议】一些市民提出,应进一步扩大经常性捐赠接收点在市民中的知晓度。市民胡蔚建议,捐赠点不妨常到社区里做做“广告”,比如在小区公告栏里长期张贴捐赠点的地址、电话,或通过物业、居委会将宣传单送到居民手中,方便平时联系。
建议二:实行“错时开放”
趁着上周四上午的半天调休,周小姐总算把囤积家中近一个月的两大包衣物送到了平型关路上的一个经常性捐赠接收点,一丝遗憾也随之产生:早上上班像冲锋,时间紧的不得了,顾不上送衣物;傍晚下班到家已经六七点,那时捐赠接收点也关门了,整理出来的衣服一直送不出去。“要是捐赠点的开放时间能和我们上班族的空闲时间更加有效地对接,就完美了。”
记者在询问了东明、凉城、天目西路等街道的经常性捐赠接收点后发现,捐赠点的接待时间一般在周一到周五上午八九点到下午四五点间,并不是所有捐赠点都在双休日开放。
【百姓建议】市民贾梅英提出,经常性捐赠接收点能否实行“错时开放”。比如,有条件的捐赠点可以适当增加晚上、双休日的接待时间。如果人手不够的话,不妨邀请社区志愿者加盟,参与接待。此外,也可多在住宅小区里设捐赠分点,方便居民随时捐衣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