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0日 08:11:19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资料图片
“买得起的不能买,能买的买不起”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适用房领域的一种怪象。
近日,广州查处了出租经济适用房的三户业主,其中一业主伍少荣是贷款买下的经适房,因为家庭生活贫困只得靠出租经适房来缓解月供压力,而他和妻子租住在一个只有6平方米的破旧公房里。伍少荣请求政府酌情处理,不要收回房子。
“有新房子谁不愿意住?但搬那么远开销会增加一倍,还有十几万元贷款要还,每天愁得觉都睡不着。”广州保障性住房户主转租事件以违规户被责令退房结束后,违规户道出的这番心声发人深思。
此前在云南昆明的子君村经济适用房小区,一期共5300套经济适用房仅有2578户交了订金,由于不能获得贷款,有近半低收入家庭放弃购房。曾经为了获得申购资格,这些低收入家庭绞尽脑汁、四处奔走,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经济适用房的定价一般只有周边商品类住宅房价的一半甚至更低,然而这样的价格对于那些符合申购经适房条件的家庭来说,依然是远超出他们的购买能力。加上很多经济适用房都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交通等生活成本随之加大,即使勉强还清月供,生活压力已经让这些低收入者不堪重负,左右为难。

资料图片
而低收入者拥有资格但无实力购买经适房的现实,以及经适房相比商品房的价格优势,却为中高收入阶层通过某种非常规手段介入经济适用房提供了“可乘之机”,使经适房成为权力寻租逐利的工具。
有专家评论:经济适用房“有钱人看不上,工薪族不能买,穷人买不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住房保障中三个梯次住房价格和购买力之间的脱节错位,而这种错位造成了现实中许多两边条件都达不到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夹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