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月饼“披金戴银”
2009-10-02

2009-09-30 09:36 来源:新华网  作者:梁江涛

  东方网9月30日消息:国家质检总局28日公布了对月饼产品质量进行抽查的结果。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591种月饼产品中,有23家企业生产的23种月饼抽样检验不合格,其中有7种月饼是过度包装问题。(9月29日人民网)

  平心而论,中秋将至,各地突击检查月饼质量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年年如此。大致套路都是职能部门倾巢出动,打击整治月饼质量不合格、价格虚高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然后公布检查结果,严处案件若干起、责令停产销售若干家、召回、销毁“问题月饼”若干件等等。此次国家质检总局对月饼质量进行专项抽查,虽然“问题月饼”比例并不算高,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问题月饼”年年都有的问题,此问题不可小觑。

  其一:月饼也疯狂,是陋习不是文化。固然,中秋吃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但如果这样的文化不能做到健康文明,与时俱进,很可能沦为一种糟蹋粮食的陋习。之前有地方曾出现月饼王大比拼,终了拿去喂猪的事。今天仍有不少人将月饼当作一种送礼的“周转工具”,使月饼遭遇“前半生”风风光光,“后半生”凄惨落魄的境况,成为“食品垃圾”。月饼盲目生产和愈演愈烈的造势之风,早已偏离了传统食品本身的意义,造成的粮食浪费相当惊人!

  其二:月饼黄金甲,是腐败不是习俗。对披金戴银的月饼,人们并不陌生,对其承载的那份沉甸甸的“人情”更是心知肚明。跑项目,升官职,孩子上学等等都是送礼的理由。此前曝出的“黄金蟹”一只就相当于一个农民21年的收入、一个城镇居民6年的收入。穿上黄金马甲的节日礼品成了腐败道具,以“礼尚往来”、“民间习俗”等名义危害着官场清廉与社会公平,滋长了社会奢靡之风。

  其三:月饼穿盛装,是浪费不是美丽。月饼包装材料有塑料、木质、纸质等,这些包装物若得不到及时回收,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是节能减排的大忌。而这类问题年年整治,却年年露头,除了人们节约理念欠缺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从源头上遏制过度包装的问责制度。

  三大月饼问题指向一大缺失――监管制度与监督机制滞后。对月饼生产,政府应该通过鼓励产品升级予以调整,引导全社会形成节俭实用和文明环保的饮食文化。对月饼的过度包装,应实行强制性回收制度。规定一定时间内两次被确认为过度包装的月饼品牌,禁入食品市场。对天价月饼,反腐部门应以零容忍的态度介入监督,启动“阳光法案”,对官员接受礼品作出具体规范和相应问责,实行有奖举报,鼓励网络曝光,与内部监督机制形成合力,遏止官员的腐败行为。(梁江涛)

来源:新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