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钱并未砸出“笑果”
2009-09-23

2009年09月23日 09:00:4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9月16日在天津落下帷幕。在这次参赛作品中,因有16件作品在此前举行的中国相声拍卖会上拍出总计100.7万元而备受关注。

    然而,从现场演出效果看,包括20万元的拍卖“标王”《城管与地摊》在内的一些相声段子的表现并不理想,“包袱”抖得也不够脆不够响,这让不少观众产生疑问:这么“贵重”的相声真能物有所值吗?

    “这个段子能值20万元?”

    “这个段子主题抓得不错,但表演实在很一般,要是我打分,也就刚及格。”观众王风在《城管与地摊》演出结束后坦言:“这个段子能值20万元?我真替花钱的人担心,这得说多少场才能收回成本?”

    在7天的比赛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不光是《城管与地摊》未能一炮打响,其他15个作品的“包袱”抖得也不够脆不够响。曾经在北京试演表现不佳的《落水记》,虽然在大赛前又经过“压活”,但“笑果”仍不理想。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低价”相声的表现反倒不俗:当时以1.1万元成交的《明星与民工》、6.1万元成交的《可怜有钱人》等作品,因为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喜剧感,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

    拍卖是对相声创作和版权的保护

    天津曲艺家协会秘书长王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标王相声”的意义不在于一个段子最终拍出了多少钱,而在于对当前相声创作贫乏的现状和相声版权保护问题的关注。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知名相声演员姜昆表示,创作过程的艰苦以及酬金偏低、著作权得不到保护等一系列原因,使本就不兴盛的创作队伍一再分流,一些有实力的作者有的改行写起小品,有的则加入影视圈,写起电视剧。“‘大家’不愿写,‘小家’写不来”,很多相声创作者进入了一个创作“冬眠期”,缺乏积极性。

    王宏也认为,一个好的相声作品真正能够立于舞台,除了好的脚本,还离不开演员的二度创作。而演员的二度创作也经常被剽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通过竞买作品,演员拥有了独家演出权,他们的二度创作也在无形中得到了保护。

    观众认可才是“硬道理”

    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虽然落下帷幕,但人们对相声的关注并没有“曲终人散”。

    相声演员魏文亮认为,拍卖相声作品对演员来说就意味着有饭吃。现在大家听到的相声还多是老段子,这些段子虽然好听,但听多了,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当前,相声演出市场迫切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新段子,而相声新作品拍卖这种新形式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有业内人士表示,“标王相声”的价值,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只有观众认可才是“硬道理”。

    姜昆认为,相声新作品拍卖会和相声新作品大赛,抓住了曲艺繁荣发展的大势,理顺了演员和作者的关系,走出的是一条助推相声事业繁荣发展的文化产业之路。(记者周润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