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咋成“堵车日”?
2009-09-23

2009年09月23日 08:19:08  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如果您习惯于上班开车的话,这一天,请您选择乘坐公交车!”;“绿色出行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如果您选择公用交通,我们将不胜感激”……这些都是一些环保社团针对“无车日”打出的倡议口号,每年9月22日“无车日”在逐步推广中已经得到公众的认可支持,很多城市在这一天车流量减少,污染减轻。

     9月22日,一名上海交警正在限行路段指挥社会车辆绕行。为配合无车日活动,上海特地划定南京西路石门二路至华山路段作为无汽车示范区,从22日8时至22时半除公交车、出租车及特种车辆外,其它机动车一律不准驶入。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9月22日,市民在公交车站等候公交车。当日是第3个“中国城市无车日”,今年“无车日”的主题是“健康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许多太原市民放弃驾车一天,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出行。为应对“无车日”出现的客流高峰,太原公交部门采取了增加车辆、增开车次、适度提速等措施方便市民出行。新华社发(詹彦 摄)

    “无车日”为何成了“堵车日”?

    回忆起去年的“无车日”,兰州市民颜莉既感慨又无奈:“我听到关于无车日的宣传还是很支持的,兰州本身就污染严重,一天无车日多多少少能有个缓解。所以22号那天,我没开车,打算坐公交车到单位去,我单位离住的地方比较远,考虑到这一点就早早出门了,结果坐上车才发现这是个错误的选择。在划定的无车日限行路段,车少了、车速快了,可是一出限行的路段就傻眼了,很多车都走这些路,结果这些通行路段堵车堵的更厉害,到单位迟到了半个小时。越想越不是个滋味。”

    为了倡导“无车日”,很多城市在9月22日这天都对城市交通进行了管制和限行,武汉市将沿江大道、临江大道、黄孝河路、新华下路,作为改善市民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的先行道路;德州市规定9月22日7:00至19:00,东风路以北、天衢路 以南、湖滨大道以西、解放大道以东区域为无车区域;兰州市则规定今年无车日交通管制时间为9月22日7时至19时。管制区域为中山路以东、金昌路以西、南滨河路以南,白银路、民主西路以北范围内(不含上述路段)。

    对于去年出现的兰州市“无车日”变成“堵车日”的情况,今年兰州市交警支队也考虑到了这样的问题,决定“压缩”禁行区域。

    兰州市交警支队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去年“无车日”平凉路很拥堵,而前往东方红广场周边的车流量较大,所以今年“无车日”汲取去年的经验对禁行范围进行了调整,这样就能避免广场周边发生过度拥堵的情况。该负责人还透露,他们所担心的另一个情况是兰州市从去年至今年新增车辆超过1万辆,道路拥堵造成了交通管理压力与日俱增,“无车日”如果不压缩禁行区域,恐怕会出现比去年更为严重的堵车情况。

    而郑州市则是考虑到禁行时间过长、范围过大会影响到市民交通方便,决定今年减少4个小时禁行时间,将上下班高峰时间排除在外,同时也压缩了禁行区域。但令市民担心的是,禁行区缩小,很多车辆不愿意绕行而选择小巷道穿行反而会造成禁行区周边更多道路的拥堵。

   “无车日”真是鸡肋吗?

    9月22日是中国城市“无车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选择车流集中的青年路等主干道作为无汽车区,通过“无车日”呼唤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鼓励市民选择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倡导践行健康环保文明的交通理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中新社发 王天荣 摄

    9月22日,福州市五一广场上竖起多面无车日宣传广告。当日是第三个“中国城市无车日”,今年“无车日”的主题是“健康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全国各地开展了自行车巡游、主题展板宣传、市民签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绿色出行。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在每个城市对“无车日”的交通管制出台以后,面对不断压缩的禁行区域、禁行时间,很多网友纷纷感慨“无车日”已经成了“鸡肋”,“搞也不是、不搞也不是。”

    网友“落叶缤纷”觉得随着第三次“无车日”的到来,这个日子的内涵已经显得过于形式化和机械化,“出行需求和城市交通管理的压力已经将‘无车日’压缩成一种仪式,而这样的仪式因为设计者的应付更显的苍白无力。”

    网上调侃“无车日”的“段子”也在各QQ群流传开来,“交管局最新限行通知:由于在实施单双号限行后车流量大幅下降,但是出行人流量不降反升,公共交通压力加大。即日起不光限制车辆出行,也限制走路了。从明日起,市民实行单眼皮、双眼皮限行措施:单眼皮单日出行,双眼皮双日出行,一单一双只能零时至3时出行。望广大市民安排好出行时间。”

    面对这样的调侃交通管理部门是更多的无奈。兰州市交通管理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无车日”兰州市是经过充分考虑才决定压缩线路,防止出现去年那样的堵车情况,“可兰州是狭长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本身就差强人意,尽管这两年又拓展了很多新路,但上下班高峰期堵车状况几乎天天不变,今年又新增了1万多辆车,‘无车日’要怎么才能既保证公众的参与热情又不造成交通问题也是我们头疼的事情”。

  “无车日”该到反思的时候了……

9月22日,海口市近400名自行车爱好者和市民进行自行巡游活动。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9月22日,由呼和浩特市100多名老年自行车队成员组成的绿色健康出行宣传队出发宣传“无车日”。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就在公众和交通管理部门为“无车日”的“形而上”问题争执不下时,更多环保组织的做法却让我们跳出事件以外看到了“无车日”的本质和希望。

    甘肃省绿驼铃环保组织是甘肃省唯一一家民间环保组织,他们继去年在网站、企业等单位宣传“无车日”概念之后,今年又拿出新的方式参与到兰州市“无车日”活动当中。据绿驼铃项目负责人徐定艳介绍他们已经购买了15辆自行车,在22日当天放置在非限行路段提供免费骑行使用,以实际行动来倡导今年“健康环保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主题。

    合肥市公益组织“绿满江淮”也表示,他们正在准备今年的无车日方案,比如在小区内举行一些碳排放计算等知识普及;此外,有些活动不仅仅在无车日当天举行,还将在今后持续进行。

    从事汽车传媒多年、对兰州市道路交通状况非常熟悉的甘肃电视台制片人沈鱼在谈到“无车日”时坦陈自己的观点:“其实我们都知道,‘无车日’是一种形式,这个形式是告诉大家我们需要的是文明交通、人性化的交通,在寻求便捷快速的时候,我们不应牺牲环境、人类健康还有城市文明这些本应拥有的东西。而且对于环保概念、文明交通的意识普及也决不只是‘无车日’这一天要做的事,应该是一件相对比较持续的工作。”

    的确如此,正如网民毛建国在博客上撰文指出的一样:“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在一些城市汽车的权利被关注放大,而自行车、‘11号车’只能退而后之,甚至有的城市已经‘骄傲’地宣布取消自行车道了。这一现实下,街道何来人性化?不食人间烟火,一味呼吁‘无车日’,无济于无车活动的长效、有效开展。回头看‘无车日’来中国的这几年,除了活动当日有些宣传活动外,余下的时间,激起了公众多大的兴趣?无车日别只盯着车,此时,或是我们反思‘无车日’的时候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