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觉性 自性相应
2009-09-22

生命的雕刻 开启觉性 自性相应
2009年09月22日 摘自《菩提人生》






     红尘滚滚,哪一个世俗人不是在打“假”的过程中带着一副“假面具”,进而在其中,雕塑自己的生命。

     春秋宋国,有一技艺高超的雕刻家,花了三年的时间刻了一片树叶。他刻的这片树叶长短适中,厚薄合度,叶片上微露出的筋脉、微毛和细芒,都历历可见,色泽光润而鲜,若把它放在真树叶中你也分辨不出来哪个是真是假,以致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这片雕刻的“树叶”再好也没有生命力,即使能“以假乱真”,但它仍然是假的。有人如是微辞。其实,嘲笑它的“假”,你却悚然于它的“真”。对待任何事物只有抛开是非执著,以平常心看待问题,问题才能会转,才能明心见性,如如不动。殊不知,“假”的东西在某些程度上是有生命力的,甚至超越了真实的生命。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就是这样的生命的超脱。

     一位病中的姑娘,每天数着窗外树上越来越少的叶子,悲哀地想象着自己的结局。叶子落光的时候,也就是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一夜风雨之后的早晨,她绝望而又固执地要女伴拉开窗帘,谁知,她惊奇的看到树上最后一片叶子还在!经历了秋风秋雨的袭击依然张扬着生命本质的叶子让她相信自己的生命不会凋落,相信自己的病会好起来。这时,她才坚信自己,不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她果真奇迹般地从垂危病中康复了,而亲手创作出那片逼真树叶的老画家却因遭受风雨染上肺病离开了人世,而他却给所有善良的人们留下一幅生命的杰作。

     当你读到这里,你会怎样看待这一枚树叶?一枚给了病危姑娘第二次生命的树叶。难道你这时还会在意树叶的“假”?在意它“没有生命力”吗?反之,这位病危的姑娘面对的是一枚“真”的树叶,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不敢想象那种结局。

     如果我们不分皂白地排斥“假”的东西,势必过了头。红尘滚滚,哪一个世俗人不是在打“假”的过程中带着一副“假面具”,进而在其中,雕塑自己的生命;有觉性之人,便在这样的过程里,修炼属于赤诚的真情真心,最后与自己的真如自性相应,不是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