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规范令”为何难规范
2009-09-16

杨海东 2009年09月16日09:37   来源:《河北日报》

  近日,河南省颁布新规禁止中小学节假日补课,严格限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然而执行中不少学校难以遵守,一些学校校长提出,中考、高考的升学竞争模式不改,减负不切实际。(9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日益成为素质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为中小学生减负,不仅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乎教育体制改革的走向。坦白地说,对于中小学生减负,出台的规定不可谓不多,民众的疾呼不可谓不强。然而遗憾的是,减负始终“原地踏步”,似乎只是停留在口头。

  有人说,减负之所以举步维艰,关键在于缺乏强制性措施,故而令其“弹性十足”。或许正是基于此,继江苏省率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后,河南省再颁“规范令”,严格限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然而,从导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综合因素加以考量,仅就学业负担中的课业负担“开刀”,仅以限定作业时间的角度来约束,恐难以起到真正的“减负”作用。

  学生学业负担重,说到底仍然是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现状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不变革,任何“减负”措施都难免沦为一纸空文。教师头上有学校方面的压力,学校头上又有教育部门的压力,升学率、录取率是各校的“生命线”,也是各地教育部门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尺”,而确保升学率、录取率,“一定”的作业量是“基础”。即使各教育部门、各学校统一动作,遵从“规范令”,为学生减负,减少作业量,谁又能保证家长方面就能“守法”呢?不是发生过家长担心孩子作业不够多,影响成绩,偷偷领着孩子去补课吗?

  在如此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性“规范令”,表面上是给孩子在“减负”,但又怎样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相“对接”,达成一致地去测评学生呢?换句话说,如此“规范令”,能“撼动”“一考定终身”吗?说实话,我们心存疑虑。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