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6 00:27 东北新闻网
标题有点绕嘴,但我们应该承认,这是一次非常务实的变革。
古往今来,考试题那叫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甚至以刁钻为能事,最主要的,考题往往和考生预期从事的业务不怎么沾边。如果是一般的升学考试等业务指向不明的考试倒也正常,偏偏有的职业考试也是脱离实际,使得干得好的人考不好,而一些善于纸上谈兵者却能获得高分。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布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强调了围绕选拔职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命制试题,引导干部平时加强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坚持“干什么、考什么”。
会考的不会干,会干的考不好,这就坏了。几天前,广州选拔优秀干部,考题非常务实,涉及“维稳”工作,涉及具体的群众问题,涉及是否标准的判别,征地拆迁中群众集体上访,怎么应对?下属三个科长性格各异,如何领导?考生们说,不用复习,“只要做明白,就能考明白!”南京市的一次公选考试,“背书找不到答案”,没有一道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个顶个都是实践题。考生感慨说,试题“实际得超乎想象”。
以考试的方式公选干部,要选对人,得出对题,要“干什么、考什么”,还要理论联系实际,让熟悉实际工作的人出题,考题的最佳境界不是有多难,而是让能干出ABCD的人答出ABCD。务实,应是公选的一大特点,试题符合实际,内容贴近基层实情,考出来的成绩才能反映真才实学,选出的人才才能真正体现公平、公正、择优、实用。
题目出得不好,就会造成“干”与“考”成了两层皮,命题不能“三贴近”,考出来的效果当然会大走形。让“分”与“能”无限贴近,就能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到适合其能力的岗位上去,否则选拔上来的只能是“应试型”干部,而不是“能力型”干部。
出一套好题不简单。南京市的一次公选考试,有关方面与国家有关部委、省有关分管领导、省级机关厅局长、省属企业主要领导70多人进行了座谈和个别访谈,就20个公选职位“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论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确定了“一职一卷、度身定做、主考能力”的命题思路,最后才确认了一张让考生都很佩服的务实的考卷。
“干什么、考什么”是一个值得欣喜的进步,“考得好”是公众对“考什么”的一种期待,不仅要考对路子,还要摸准脉搏,这种考试有利于某个岗位工作的开展,也更符合工作实际,并能让“干得好”的人脱颖而出,非常值得期待。
新时代的干部应该怎样提升:干得好,考得好,群众口碑好,“三好”干部为人民所期待。到了终究,只有让那些真正踏实苦干、求真务实的“老黄牛”上去,才是对人民负责。而那些只会做表面锦绣文章的“百灵鸟”,应该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