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15日 08:15:24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一提到“国际惯例”,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权威、不可变更等字眼,仿佛戴上“国际惯例”这顶“皇冠”,就有了不用解释的豁免权,任你再锋利的矛,也无法戳破这个结实无比的盾。然而近日,一直被宾馆饭店业奉为“国际惯例”而不能更改的“12点退房”规定被打破。这一规定的更改,让许多消费者恍然大悟:原来“国际惯例”是可以被打破的!
时下打着“国际惯例”的幌子而存在的不合理的消费规定其实还有很多,这些虚虚实实、或真或假的“国际惯例”背后代表着谁的利益?对于那些不合理的“国际惯例”,消费者是否只能选择接受?

朱慧卿 绘
延时退房其实并非一个新鲜事物,早在今年6月2日,携程旅行网曾联合国内300多家知名酒店向“12点退房”行规发出挑战。活动发起即日起至7月31日期间,游客入住规定范围内的300多家酒店,可以免费将退房时间延迟到下午2点甚至4点。据了解,合肥共有6家酒店加入了这次尝试。在活动结束后,记者曾电话咨询过这6家酒店,绝大部分酒店都表示退房时间已变回中午12点,理由是一旦延时退房,留给酒店清理打扫房间的时间就减少了很多,不便于酒店管理。可以说,这次对行规的“叫板”最终被搁浅。>>>>>>阅读全文


宾馆饭店“12点退房”行规从引发争议到最终从行业规范中被删除,过程破费周折。回顾这段历程,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代表企业利益的行业协会与代表消费者的消费者协会这两方之间的博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部分消费者向北京市消协反映,宾馆饭店普遍实行的“12点退房”非常不方便,“我们得拎着行李吃饭”。北京市消协随后组织部分专家、宾馆饭店负责人赴延庆调研,并与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反映商讨“12点退房”行规问题,要求企业改正。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认为该行规是国际惯例,不可能变更,并以国际惯例为借口,表示该行规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不可能改变。>>>>>>阅读全文

资料图片
国际惯例固然存在,但其是否合理?合的是什么理?是商家盈利的理还是消费者权益的理?这些都值得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经过“12点退房”一事,可以看出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太多的伪“国际惯例”。国际惯例的滥用是各方利益博弈不平衡的产物,是强势一方肆意欺诈弱势一方的表现,在我国特别地表现为维护部门利益和垄断利益而无视社会公意和民众合理诉求。
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院长吴弘曾指出,许多所谓的“国际惯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是假冒伪造的“国际惯例”。我们要将真实合理的“国际惯例”挑选出来为我所用,对假冒的“国际惯例”坚决打击,还原其本来面目。>>>>>>阅读全文

“12点退房”行规取消,出门旅游可以一觉睡到12点了!漫画/杨兆恩
回顾“12点退房”行规从引发争议到最终从行业规范中被删除这一过程,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做法值得借鉴。从接到消费者投诉,到组织部分专家、宾馆饭店负责人进行调研,再到与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多次商讨反映这一规定的不合理之处,这种敢于向不公平、不合理现象“说不”的较真精神最终使得“12点退房”的“国际惯例”被打破,较真精神为消费者“较”回了合法权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也为有关行业希冀继续躺在“国际惯例”里乘凉的错误观念敲响了警钟。>>>>>>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