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国际惯例”的大树好乘凉

漫画/曹一
宾馆饭店“12点退房”行规从引发争议到最终从行业规范中被删除,过程破费周折。回顾这段历程,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代表企业利益的行业协会与代表消费者的消费者协会这两方之间的博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部分消费者向北京市消协反映,宾馆饭店普遍实行的“12点退房”非常不方便,“我们得拎着行李吃饭”。北京市消协随后组织部分专家、宾馆饭店负责人赴延庆调研,并与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反映商讨“12点退房”行规问题,要求企业改正。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认为该行规是国际惯例,不可能变更,并以国际惯例为借口,表示该行规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不可能改变。
较真的北京市消协并未就此放弃,通过刊发倡议书呼吁饭店行业延迟结账时间、召开研讨会从法律层面探讨等多种方式,最终让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回到谈判桌前。今年8月,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发布《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12点退房”的行规终于走到了尽头,这场博弈也暂告一个段落。
在谈到为何“12点退房”的取消过程如此艰难时,某专家笑言:“只因它看上去太像国际惯例了。”诚然,在争论中旅游饭店业协会一方始终背靠着“国际惯例”这棵大树。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饭店分会会长徐锦祉曾表示:外宾在国外都是12时前结账,到中国来就14时结账,容易造成混乱。“12点退房”的行规是在国际和国内普遍都能够接受的,而且是可操作的,才会有它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