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11 08:53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记者从贵阳市交警支队获悉,交警部门将重新施划重要路段交通标线、更换交通护栏,完善交通指路体系,市内单行线进出口将试划彩色标识,在富水路正新街口将标划贵阳首个“爱心斑马线”。(据《贵州都市报》9月10日报道)
贵阳首条“爱心斑马线”的出现,肯定会受到市民普遍欢迎。还斑马线于民,在近期国内城市交通肇事恶性案件频发的背景下,早已成为汹涌的民意。舆论纷纷呼吁机动车驾驶人尊重斑马线,保障行人安全。今年7月份,兰州退休教师阎政平甚至不惜违法,在兰州闹市区对闯斑马线的车辆掷以石块。新浪网调查显示,竟然有78%的人赞同阎政平的偏激做法。
分析沸腾甚至是愤怒的民意不难发现,斑马线“生命通道”功能的丧失,是引发民愤的根本原因。从古罗马庞贝城街道的跳石,到19世纪50年代伦敦出现的首条斑马线,斑马线从来就是作为生命线而存在的。目前国内城市的斑马线倒是越来越漂亮了,只可惜斑马线前,车不减速,车抢人道,乱象丛生。前段杭州的两起交通血案,就发生在斑马线上。
想想自己过斑马线的感觉,每一次都不会是从容的。有些司机为了抢红灯亮前的最后一秒,不仅不减速,反而一脚油门驶过,让斑马线边行人心惊胆颤。而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段,斑马线更是形同虚设。笔者每天都要过这样一条斑马线,从没看到过车辆主动减速,哪怕路上有颤微微的老人,车辆依然通行无阻。每次都是众人集合起来慢慢向路中挪,以人墙逼迫车辆减速。这种时候就会尤其愤怒:这斑马线设置到底何用?
斑马线尊严尽失的尴尬,有着交通安全管理理念混乱的因素。在人与车的责任认定上,甚至一度有国内城市出台了“撞了白撞”的法规。将机动车权利凌驾于生命权利之上,当然是极其荒谬的,但竟然能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出现,足见某些公共管理部门的本末倒置。还有什么权利比人的生命权利更重要?这类脑残法规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甚至可以认为,正是这种混乱观念助长了漠视行人安全之风。当人的生命都可以轻慢,斑马线又算什么?
交通文明体现着城市文明,行车文明是交通文明的基础。在巴黎,在法兰克福,在香港,这些国际大都市里,斑马线都是绝对拥有尊严的,走在斑马线上的行人是受到安全呵护的。甚至会有司机为了让行动迟缓的行人通过,不惜停着等下一个红灯之后通过。这类“迂腐司机”当然会影响交通效率,但在安全与效率面前,在人的生命权与机动车通行权面前,哪一个更重要?这并不需要论证,只需要基本的良知。
贵阳首条“爱心斑马线”是值得期待的,我们期待它能在贵阳倡导尊重斑马线的行车文明之风。但斑马线无疑最需要的是还它以尊严,还它“生命线”的本来属性。对斑马线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