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节日追思先人是汉民族独有的传统文明
2006-04-06


 
  今年4月5日是清明节。新任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的乌丙安教授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汉民族是最早、也是唯一设立民俗节日祭奠祖先追思故人的民族。自周代传承了2500多年的清明节,如今已成为华人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清明文化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多样。

    乌丙安教授说,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普通的岁时节令。在古代清明前一二天过“寒食节”,相传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演变为清明扫墓了。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清明日益发展成为举国上下十分重视的民俗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重大节日的也只有清明。  

    乌丙安教授指出,汉民族由于起源于农业文明,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所以祖先观念浓厚。清明时节冬去春来,南北方人们选择农耕开始之前来祭祀,是非常适宜的。

    乌丙安教授告诉记者,清明节追思先人原本是古代汉民族特有的传统文明,后来,北方的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南方的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布依族等约有24个兄弟民族,以及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等邻国,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一文化。

    乌丙安教授特别强调,虽然清明是一个追思先人的节日,但其民俗文化内涵并非只此一项。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踏青、郊游则早在唐代就已盛行。古代民间还曾有植树、戴柳、插柳、射柳、放风筝、打秋千、蹴鞠(踢球)等多种有趣的民俗活动。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绘出一幅市井民俗文化全景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