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7 02:08:00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广州)
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这是一所拥有大学精神的“大学”,应该秉持的办学理念。普通学生、贫困学生或许没有可资学校“交换”的课题资源、经费资源、人脉资源,却是成就一所大学的最基本资源——校友资源。把一个贫困学生培养为优秀人才,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其间的教育成就,以及获得的教育投入回报(对社会公平的贡献,以及贫困生成才之后对社会与学校的回报),实则远超于“富二代”、“官二代”。这也正是诸多世界一流大学青睐贫困生,至少在各方面评价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贫困学生的重要原因。学校根本不会去想,多招贫困生,会增加助学金开支,会丧失与大款、官员攀附的机会——这不是大学的价值追求。 ——熊丙奇:《警惕大学精神在官富二代面前迷失》(《新闻晨报》) 贪腐思想之所以在目前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除了不受监督的权力主宰社会的运行造成民众对权力的崇拜外,还在于市场经济通行的交易规则已经被移植到社会领域包括官场。当交易充斥着整个社会特别是官场后,腐败就完成了从“暗娼”到“明妓”的转变,因为已经不需要遮遮掩掩了。腐败也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金钱本身就成了全社会的信仰。 黑格尔在分析西方中世纪教会的腐败原因时指出,这种腐败绝不是偶然的、如一些人所说是单纯滥用权力的结果,因此只要遏制了某些人的私欲即可将其消除;相反,这不仅是一种源于制度原因而必然的、根深蒂固的腐败,而且是一种不断地向一切空间弥漫的死症,它注定到处孳生出权力欲、放纵淫欲、种种野蛮和卑鄙的腐败情形、伪善和欺骗。 ——邓聿文:《当做贪官成为小学生的理想》(《东方早报》) 奇怪的是,在司法领域,今天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的不是司法公开公平公正的问题,而是干预司法的抱怨,抱怨的重点却不是权力干预司法,而是舆论也就是社会干预司法。权力喜爱“内部调整”,而社会对权力规制阙如,对权力的评说被视为多事。司法与权力的封闭追求与社会系统的开放要求之间,平衡正在变得脆弱,而这正是最令人担忧的。 ——刘洪波:《权力的问题不足以在内部理顺》(《华商报》)
来源: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