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腐从“暗娼”到“明妓”
2009-09-07

2009-09-07 02:08:00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广州)

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这是一所拥有大学精神的“大学”,应该秉持的办学理念。普通学生、贫困学生或许没有可资学校“交换”的课题资源、经费资源、人脉资源,却是成就一所大学的最基本资源——校友资源。把一个贫困学生培养为优秀人才,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其间的教育成就,以及获得的教育投入回报(对社会公平的贡献,以及贫困生成才之后对社会与学校的回报),实则远超于“富二代”、“官二代”。这也正是诸多世界一流大学青睐贫困生,至少在各方面评价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贫困学生的重要原因。学校根本不会去想,多招贫困生,会增加助学金开支,会丧失与大款、官员攀附的机会——这不是大学的价值追求。

——熊丙奇:《警惕大学精神在官富二代面前迷失》(《新闻晨报》)

贪腐思想之所以在目前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除了不受监督的权力主宰社会的运行造成民众对权力的崇拜外,还在于市场经济通行的交易规则已经被移植到社会领域包括官场。当交易充斥着整个社会特别是官场后,腐败就完成了从“暗娼”到“明妓”的转变,因为已经不需要遮遮掩掩了。腐败也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金钱本身就成了全社会的信仰。

黑格尔在分析西方中世纪教会的腐败原因时指出,这种腐败绝不是偶然的、如一些人所说是单纯滥用权力的结果,因此只要遏制了某些人的私欲即可将其消除;相反,这不仅是一种源于制度原因而必然的、根深蒂固的腐败,而且是一种不断地向一切空间弥漫的死症,它注定到处孳生出权力欲、放纵淫欲、种种野蛮和卑鄙的腐败情形、伪善和欺骗。

——邓聿文:《当做贪官成为小学生的理想》(《东方早报》)

奇怪的是,在司法领域,今天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的不是司法公开公平公正的问题,而是干预司法的抱怨,抱怨的重点却不是权力干预司法,而是舆论也就是社会干预司法。权力喜爱“内部调整”,而社会对权力规制阙如,对权力的评说被视为多事。司法与权力的封闭追求与社会系统的开放要求之间,平衡正在变得脆弱,而这正是最令人担忧的。

——刘洪波:《权力的问题不足以在内部理顺》(《华商报》)

来源:网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