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04日 08:39:56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29日下午5点20分左右,一名年轻男子在杭州莫干山路斑马线附近被一辆尼桑越野车撞飞。据调查,该肇事司机是穿着拖鞋开车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酒后驾车、穿着拖鞋驾驶、不系安全带驾驶、闹市飙车等不文明驾驶行为屡屡被媒体曝光……
29岁的保时捷司机魏志刚8月4日晚间酒后驾车,在杭州市政府附近将正在过马路的16岁女孩马芳芳撞死。该案8月28日在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魏志刚以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此前不久,成都中级人民法院刚刚对孙伟铭醉酒驾车撞死4人一案一审作出死刑裁决。
但是清醒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个别案例的重判其实无法扭转巨大的不文明驾车的社会“惯性”,真正值得期待的是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建立一个公平、适用的法律环境和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从制度上杜绝因不文明驾驶行为制造的“马路杀手”,将马路安全感还给公众。
不文明驾驶行为屡屡制造交通事故 8月29日下午5点20分左右,一名年轻男子在过马路时被一辆尼桑越野车撞飞。据肇事司机向调查机关坦白,他是穿着拖鞋开车的,因为下午正在外面办事,临时接到紧急任务,来不及回家换鞋,便开车上路了。 出事地点是在杭州莫干山路新世纪大酒店前的斑马线附近。据现场目击者称,该肇事车车速比较快,大概在70-80码之间,而肇事司机在接受采访时称,出事时自己并没有开得太快,车速应该在50码左右。 此前,因为不文明驾驶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已经屡屡发生。8月4日晚上9点25分,莫干山路好灶头饭店服务员马芳芳和朋友一起沿莫干山路浙江广电集团门口由东往西过马路时,被快速行驶的一辆浙A牌照的黑色保时捷卡宴越野车撞倒。现场目击者称,当时听到一声巨响,女孩子被撞飞20米,当场就流了很多的血。随后医院抢救了1小时,由于头部受伤严重,最终不治身亡。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后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肇事司机为酒后驾车,酒精含量达到每毫升0.36毫克。 事实上,酒后驾车等不文明驾驶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公害”。6月30日晚上,南京发生一起醉酒驾车撞死孕妇的事件。醉酒司机撞上路边西瓜摊,沿途撞倒9名路人,并撞坏6辆路边停放的轿车,造成5人死亡。当时,一名孕妇倒在地上,鲜血从她破裂的腹部喷涌而出,虽经抢救,腹中胎儿未能成活。 7月23日,成都中级人民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决无证酒后驾车的司机孙伟铭死刑。孙伟铭长期无证驾驶,去年12月14日,他醉酒驾车追尾逃逸途中,严重超速并撞向反向正常行驶的4辆轿车,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 不文明驾车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朱慧卿 绘 有关专家认为,在我国,交通违法的成本过低,直接助长了愈演愈烈的不文明驾车行为。 以酒后驾车为例,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成林说,从总体上看,国内法律对类似行为的震慑力和效用仍然失之疲软。国内交警部门对于一般的酒后驾车,能采取的就是扣证、拘留,教育意义和震慑作用并不大。未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酒后驾车者最多面临行政拘留15天和2000元罚款;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除逃逸致人死亡外最高刑期也只有7年。 保时捷撞死人案发生后,杭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即日起集中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但是根据现有法规,杭州交警在严打酒后驾车之时,也仅能对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驾驶人予以暂扣驾驶证3个月的处罚;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违法驾驶人予以暂扣驾驶证6个月并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有关专家认为,在法律缺失的同时,一股更为强大和具有惯性的力量在左右着酒后驾车群体--在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酒文化”。当劝酒、逼酒、醉酒成为席间应酬的必备程序时,既使以生命为代价的惨痛教训一再重演,人们仍然心存侥幸。 据了解,目前国内对于酒后驾车的容忍度是“一杯啤酒”,使得许多人往往认为在席间喝一两杯酒没事。我国法律认定酒后驾车的起点是 0.2%的酒精浓度,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而相比之下,瑞典为0.02毫克/毫升,德国为0.03毫克/毫升,日本为0.05毫克/毫升。 不仅如此,国外不少国家对酒后驾车还采取“零容忍”政策。在美国,发现酒后驾车者将吊销其驾驶证,同时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将会影响其就业、升迁;而酒后驾车撞人事故则被定性为二级谋杀,同时面临巨额赔偿。 不文明驾驶行为凸显中国“汽车社会”公共管理之困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成林说,对于近年才出现的“飙车”行为,司法部门只能在最高可判死刑的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最高仅三年的交通肇事罪之间衡量裁决,因此出现了成都司机孙伟铭一审获死刑,而三菱跑车司机胡斌被判三年这样差别极大的判决结果。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邹荣认为,目前国内相关的交通法规是在行为产生结果之后才进行法律惩罚,考虑到“飚车”、“酒后驾车”常见且危害大,并可以预计到后果,对这种行为应该进行“过程性控制”。 他介绍说,在国外和香港,相关部门掌握有“飚车”者的黑名单,达到一定程度,直接吊销驾照。如著名F1赛车手蒙托亚因为在街道上飙车被终身吊销执照,虽然他还可以参加比赛。 此外,道路交通设施的设计是不是充分考虑到行人安全也广受质疑。在杭州等城市,市民认为当地道路缺少人车分流的规划,过马路只有斑马线而没有红绿灯,这些都是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而交警部门担心的是太多的红绿灯会加剧本来已经让他们头痛的交通拥堵。 由于对一再发生的交通惨剧心存不满,兰州最近发生了老人用砖砸车泄愤事件。7月9日晚,兰州市金港城小区门前的主干道上,一位头发花白的古稀老人手拿砖头站在路边,只要出现看见斑马线不减速、闯红灯的违章车辆,他就立即用砖头砸车。在四个小时的时间内,这位老人共砸了14辆车。而大部分围观群众对他的这种行为持支持态度。老人说,砸车的目的就是“给无德司机一个教训,同时期望引起轰动效应,让政府、社会关注斑马线安全问题。”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郁建兴说,屡屡发生的惨剧,表面上是交通事故,其实正是中国快速进入汽车社会以后,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和驾车者的道德素质与汽车社会的要求不相匹配的集中体现。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探索更多的奖惩措施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到不文明驾车行为的监管中来。例如对于拒绝向驾车司机出售酒类的饭店进行奖励,出台政策鼓励酒后代驾行为等,在饭店、酒吧等场所设置酒精测试仪,起到提醒作用。 有关专家指出,对不文明驾车行为的管理不能是政府的独角戏,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在马来西亚,酒后驾车者一旦被发现将立即予以拘留,连同他的妻子也将同受拘留,负责彻夜教育丈夫。在日本,酒后驾车者的供酒方也将面临法律制裁。这些政策的目的都是让全社会共同监督酒后驾车行为。 “如果管理没有跟上,只是靠严惩肇事者,那么今天被撞死的是26岁的谭卓、17岁的马芳芳、怀孕的妇女,明天就有可能是我,”一位杭州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说。 “作为一个有着强大历史惯性的国家,中国要告别不文明驾驶之风,有赖于全社会现代意识和生命责任感的树立,”刘成林说。
